他一时琢磨不透,彷徨之余,心中想到了周振威。
周振威的经历如他一样。
不过与之相反,周振威喜刀不喜剑,可却身在用剑世家,有先祖周处传下的“周公快剑”是当世顶尖剑法之一。为了学刀,他发奋练剑,在弱冠之年,以手中长剑击败父亲,外出游历,学习刀法。拜得天下第一豪侠虬髯客为师,十年之后,刀法大成。又过十年,将刀剑合一,成为江湖上能够与虬髯客相提并论的绝世高手。
周振威十年学剑,十年学刀,又十年将刀剑合一,在此道心得定然远胜常人。于是,动了求教学艺的心思。
杜荷虽然在大唐生活了四五年,一些后世人的想法,始终存在。他可没有什么门户之见的想法,不懂就问,不明白就学。
他全无拜师之意,却有学习绝技之心。
周振威听的杜荷来意,也来了兴趣。
这些年他也在寻找传人,李逸风虽是他最得利的弟子,剑法深得真传,可是他对于刀法全无兴趣,无法继承他左刀右剑的真正绝学,其他的几位徒弟也不适合,这些年也一直在找寻合适的人选。只是东窗事发,他让关进了天牢,正愁无法将绝学传于后世,杜荷的出现让他眼睛一亮。
杜荷在后世就是学剑的,在剑法上的造诣并不低于周振威,只是刀法上要逊色一二。然而他身怀内功,功底扎实,悟性也高,有着妖孽级别的习武天赋。
周振威并非是那些食古不化的老顽固,也没有什么门户之见,比起失传,他更希望自己的绝学能够传扬出去,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指点起杜荷,刀剑合一的技巧。
杜荷学的认真,周振威也教的尽兴。
不几日,周振威以隐隐察觉杜荷已经入门了,左右手的配合已经有模有样。
在这一日,打算教他一些实在的东西。
周振威道:“人力有限,想要一心二用,真正的将刀剑的威力同时发挥出来,就需到达一个境界。”
“境界?”杜荷茫然不解。
周振威点头道:“这个境界我称他为‘无’,这是把一切精神,维持在一个一尘不染、毫无杂质的环境。也可以说是忘,忘记一切,忘记所有的所有喜怒哀乐,无欲无求,无惧无悔。”
杜荷若有所悟道:“我好像听明白了,人心就如譬如一潭湖水,若有丝毫响动,湖水便混浊荡漾起来,不能映物:只有丢尽所有杂念,湖水才能归原一池清水,照见众生形相。武功才可不滞于外物所印象,发挥尽致。”
周振威听后一怔,随即抚掌大笑:“不错,就是如此。杜将军的悟性,真让周某惊讶,周某一直以为我那大徒弟在悟性上已经是一座高峰,想不到将军更胜一筹。便是如此,只要达到此境界,不单只眼耳口鼻,连全身的皮肤,也处在高度的警觉状态,身旁四周敌人的每一下动作,一举剑、一扬戈、一挥盾,敌人的欲前欲退,即使在眼光不及之处,也能了然于胸。武技纵然相同,但使用者的心境不同,效果也就会不同。所谓武者之心,便是如此,不滞于一处,才能综观全局。倘若心被什么局部的东西吸引,就无法掌控一切。就如你说不滞于外物,才能做到随心所欲地运用武功,刀剑合一,亦是如此。”
这一些是周振威六十年的习武心得,杜荷目下不能完全掌握,却依然受益匪浅。
杜荷一直觉得自己处在一个瓶顶,只是不知如何突破。他曾经与薛仁贵讨论过此事,薛仁贵也跟他有着相同的感觉。彼此武艺都以达一定的水准,难以进步,但都觉得还有进步的空间。
如今周振威的这番话如醍醐灌顶一般,让他清醒过来。
武艺的高低靠的不仅仅是力量,不仅仅是技巧,还有心境。一个人在烦躁的时候,自身的能力只能发挥一半,一个人在极度愤怒的时候,力量会毫无道理的增强。
这就是心态的关系。
完美的控制心境,才能完美的发挥自己的力量。
自己的瓶顶,已经不限于身体的素质与技巧而是心境,一颗武者之心。
只有突破这个瓶顶,他才能够真正算的上是一个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