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朕要的是广武侯(1 / 2)

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有人反应了过来。

王不饿这种看似没有任何问题的殿试,其实才是最大的问题。

不懂的人自然不懂,懂的人自然懂。

但是对于那些懂的人,却普遍的认为这一届的殿试水平是比较高的。

而在后来也更是将这一届的殿试称之为经典之作。

当然,有些套路用一次就够了,明年若是还这么用的话,那么绝对不会体现出什么更好的效果了。

“陛下,学生觉得书院的课程理应增加实践课程,不然的话科举策论是偏重于实践,但学生们又普遍没有机会去了解这些,所以写出来的答案普遍失真,不能将个人才华完全发挥出来。”一名考生左思右想,决定以这一次的科举来说事。

以往的科举根本就没有这么难。

好歹前面也经过了不少次,在科举开始之前,他们也都看过往年的科举试卷。

基本上可以确定,若是按照以往的水平来出卷子,基本上是个人就能过。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次的科举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虽然前面的问题还是那些问题,但一篇策论直接撩翻了上千人,这难道还不够惨烈的吗?

后来在查阅试卷的时候,这些人发现,他们丢分最多的地方就是那篇策论。

科举是公平的,但科举又是不公平的。

对于考上的人来说很公平,对于没考上的人来说自然不服气。

但服不服气,结果就在这里放着呢。

而经过了这一次的科举,也渐渐的让他们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自从今年开始,往后每一年的科举只会越来越难。

随着明年东西南北四大书院的投入使用,名额的争夺将会更加激烈。

而坊间又有传言,往后朝廷每年开科录取的人数,也会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以后将会是在名额范围内择优录取,而不是只要成绩过线就能录取。

而对于这些能站在殿试考场的人来说,这些都无所谓了。

因为他们已经突出重围了,不需要再去跟那些人一起争夺那些仅有的名额了。

所以,这个时候去提一些增强学生实力的建议还是很不错的。

起码能够从某个方面体现出自己的能力。

“若是什么事情都需要朝廷来安排才行,那朝廷还干不干别的事情了?要那三十六个郡守又有何用?这些事情朕自己做了不行吗?还能为朝廷节约一些开支!”王不饿直接回应道。

这个思路类似于后世的实习。

但是讲真的,这个办法其实并不好。

更多的只是一个形象工程,一个为了得到完美数据而‘造假’出来的结果。新笔趣阁

后世需要这个数据,但是现在却不需要。

现在的大汉社会,有足够的能力吸纳这些书生。

现在大汉的教育制度,还没有溢出的现象发生,所以去考虑那些数据层面的东西还有些太过于遥远了一些。

再一个!

在古代为官,其实是全靠自觉的。

毕竟交通联系相对滞后,不说山高皇帝远的也差不多,若是自觉性不足的人当了官,那会出现什么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