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王成怎么想,就如同王平说的那样。
民夫们一个个急的嗷嗷叫,虽说没有经过正统的训练,但他们的战斗力最多也就之比章邯的囚徒大军弱一点罢了。
若战场上只有他们自己,那么这帮人是断然不敢去打的。
想一想友军都是谁。
王不饿带的主力就不说了,一旦开战,他绝对会缠住章邯主力,让其没办法集中精力来对付他们。
陈铁山的援军虽然战斗力不如主力,但好歹也是训练十天半个月的部队,战斗力还是有一些的。
荥阳和敖仓调来的五万人就更不要说了。
那里就是他们的大本营,兵营质量如何,没人比他们更清楚,一个个每天跟个饭桶似的,吃饱了就操练,如此数月下来,恐怕全天下在也找不到比他们更精锐的部队了。
加上先前王不饿两万八千主力击溃司马欣的十万大军这个活生生的例子摆在面前。
有心人这么一算,己方主力人数也差不多达到了十万,这指的是训练时间在两个月以上的绝对主力。
次主力也有差不多十万,这指的是经过半个月以上训练的部队。
所以,他们这六万民夫,基本上就是站在旁边喊个666,造点声势唬人,顺带着上去补个刀啥的。
野战不是攻城,主力和非主力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而且,他们也并不认为,章邯的囚徒大军有意志坚持到他们全军覆没,也许战斗刚开始不久,他们被打的头皮发麻就投降了呢?
也许,他们也跟巩县守军一样,见事不可为就投降了呢?
……
与外界的兴奋和期待不同,王不饿此刻却并没有什么高兴的意思。
虽说眼前这一战将会是决定胜负的一战,赢了,地盘扩充数倍,输了,那就没有以后了。
而根据战场局势,敌我实力悬殊等因素来考量,自己获胜的概率要远远超过章邯。
且章邯的粮路后路被断,军心肯定会不稳。
而王不饿担心的却不在眼前。
牛皮吹的越大,肩膀上的责任就越重。
没办法,事情的发展,只能让他不断的去把牛皮吹的越来越大。
外界流传的三年六年不征不税赋,都是真的,只不过王不饿并没有跟陈平和张良商议,而是临时决定,让张不衣透漏出去的。
目的自然是为了激起将士以及百姓的战意,为这一战保驾护航。
至于说不征不税赋,朝廷吃什么喝什么?
王不饿自然有自己的解决办法,而且,收入未必就会减少。
作为一个后世人,差这点思路?
王不饿所担心的,其实是秦军真正的精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