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草原上打的震天响,而在辽阳这边的老百姓们,虽然在美滋滋的听着各种各样的传闻。
什么辽王殿下一天一夜来回草原之上,亲自指挥战役,把纳哈出打得落花流水,还攻占了草原上的一座城池。
就听说这辽王朱启如同鬼魅一般,出现在战场的各个地方, 收割那些敌人的性命。
这大明老百姓们,听的版本自然和草原上百姓们听的版本大为不同,起码辽王殿下的形象还是非常光辉正面的。
不过王老五对于这些东西,也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对于他来说眼前更加要紧的还是孩子上学的问题。
先前说过,他和同乡已经去新开的那家学院咨询过了,辽王殿下对于学院的支持还是非常大的。
不仅给各种各样的补贴,而且对于来学习的那些穷人家的孩子,还有勤工俭学的方案。
甚至于一个学期努力打工赚钱的话, 学费都可以全免,还能留一点补贴家用的。
赚的钱甚至不比他这个庄稼汉来的少。
这对于王老五来说自然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消息了。
虽然说这个新式学堂里面教的东西,和正常四书五经并不一样,很可能没办法去参加科举考试。
但是以后进辽王府,跟辽王后面混,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啊。
你看看最近有关于辽王殿下的消息,哪一桩哪一件,不是说辽王殿下是神仙下凡本是通天的。
跟着这样的人混自然以后不会太差的。
王老五已经做好决定,以后就要让自己的儿子在新式学堂里面多学习。
而入学的先期学费,他也已经提前做好准备了。
先是把家里的存粮给卖了一批,又去码头干了两个月的苦工。
虽然很辛苦,但王老五看着到手的银钱,能够让自家儿子去新式学堂里面学习。
心里面就一阵开心,辛苦也是值得的了。
而因为孩子能上学的事情家里的婆娘对自己态度也好了很多。
以前刚娶她回来的时候, 总是抱怨自家的条件不好, 孩子以后没有前途。
不过现在也没有再听到她抱怨什么东西了, 毕竟小孩以后能上学读书练字,光是在外面摆摊卖卖字画, 那就已经能够勉强糊口。
甚至以后学问大了,还能够开设学堂教教别人,当个先生呢。
王老五结束一天的农活回到了家里,这时候正好看到自家婆娘坐在院子里,跟着边上流鼻涕的儿子说着话呢:
“等明天开始去了学校里要好好的听先生的话,若是见到了辽王殿下,嘴巴一定要甜一点。
到时候辽王殿下看重你,把你留在身边,那也是非常不错的,你可千万要给爹娘争气啊。”
小孩子又哪懂这些人情世故呢,只是随着妈妈说话不停的点头答应下来。
而王老五看到眼前的事情,走过去说了一声:
“跟孩子说什么呢,孩子是去学习又不是去皇宫当太监。
把学问学到手才是最主要的,至于说能不能跟着辽王殿下,那都不是什么重点,难道真以为咱辽王殿下会去新式学堂吗。”
王老五媳妇翻了翻白眼对他说道:
“辽王殿下怎么就没可能去那里了呢?
咱们殿下去街上走,也不是一次两次的事情了。
没准咱娃娃也有机会能见到辽王殿下, 若是被看中了也是极好的事情啊。”
王老五心里说了一句,若是被看中了送去宫里当太监,那可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自己还打算让儿子传宗接代呢, 不过这话也并没有说出口。
说出来估计也是惹媳妇不高兴的,他将手里的农具都放了起来,这几天就在家里收粮食了。
如今秋收已经全部结束,明天就要送儿子正式去上学去了。
婆娘看到王老五回来之后,很快就到里屋厨房去干活去了。
而儿子也到了屋子里自个玩去了,7岁的年纪虽然不能说什么都懂,但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回也会自己知道帮家里干家务。
王老五看着勤快的儿子也是欣慰的笑了,虽然说很辛苦,赚的钱给他交了学费,但这一切也都是值得的。
婆娘很快端了饭菜上来,然后对着王老五问道:
“学费都交了吗?”
王老五点了点头,一边拿着筷子夹起面食前的一道小菜,一边喝了一口小酒,随后嘶哈的说了一声:
“放心吧,今天都去交过了。”
婆娘脸上露出了笑容,把饭碗端到了王老五的面前,犹豫了一下,还是问了一句:
“你那儿钱哪里来的呀?前些天听隔壁老李说你在田里,忙完了还去码头去搬东西,是真的吗?
可别把身子骨累坏了,家里可都指望着你当家呢。”
王老五听了心里暖暖的,不过也并不多说什么,只是随意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
“这算什么?只要咱家娃子能够好好的上学,这都不算什么。”
虽然婆娘没有说什么,但是王老五发现自己今天的菜好像多了一道。
而且有荤有素甚至有汤,感觉非常的奢侈,王老五随便吃了几口,就让自己的儿子也过来吃了。
到了第2天一早,田里面已经没什么活可干的了,剩下就是晒晒稻谷,准备一下明年的事情。
王老五一早起来之后,把一些稻谷堆到庭院里晒好,然后就去喊自家的儿子了。
7岁的小儿子喊起来还有点迷迷糊糊的,像人家富人家的孩子少,说也得道个八九岁才开始开蒙,没想到自家的孩子7岁就可以去上学。
而这也是辽王殿下要求的,说是孩子越小可塑性越高。
至于什么是可塑性,王老五也不懂,但只要能上学,甭管他几岁,就算是三岁他也会送孩子去的,关键就是要有这个机会才可以。
王老五带着儿子洗漱之后,一人拿了一个馕饼,就上路前往新式学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