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呼啸,浪涛退却。
海空之主传来巨大海鸥的鸣叫。
陈家如上一次,那样将长春坊市暂时关闭,而后将护岛阵法打开,全力抵御潮汐之变所带来的呼啸狂风,以及其他可能存在的威胁。
在这个时候,如今的陈家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原先的家主陈修已经彻底稳固在筑基大圆满的境界,随时可以尝试晋升金丹真人。
除此之外,包括族老陈龙也是如此,他正是通过修行提升自己的修为,这才将自己的寿命延长到这个地步。
不过如今的他,已经是垂垂老矣,明显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光。
如果不能晋升金丹真人延长寿命,他是用不了几年便必死无疑。
然而以陈龙如今的这种状态,想要渡过雷劫,几乎是不可能的。
选择渡劫,几乎可以说是提前找死。
陈龙也是因此,放弃了最后一搏。
眼下在他身旁,却是出现一位剑眉心目,气宇轩昂的中年男子。
这人正是陈龙的亲生儿子,名为陈金鹰。
他手中拿着一柄剑刃,赤红色的长剑,是一把极品法器。
这正是陈金鹰出生不久之时,陈世亲手送给他的那一把法器。
如今的陈金鹰,他的修为已经达到了筑基八层的境界。
而且他并非服用过任何的蕴灵丹,或是灵珠之类的,能够强行提升修为的天材地宝。
是完全靠着自身的修行,达到了这一境界
陈金鹰的天赋不错,资质上等,达到如今这个修为,还是他刻意压制的情况下,打磨自身的灵气。
若非如此,陈金鹰如今也可以达到筑基圆满的境界,准备渡劫成为金丹真人。
不过,陈世在自身闭关之前,也是留下了有关修士渡劫的一些感悟和理解。
告诫陈家族人若是想要渡劫之后达到更高的层次,能够度过更多重的雷劫,就必须将自身的灵力做到极致的压缩。
唯有如此,才能在金丹真人这一境界中做到碾压其他的修士。
陈世之所以能够做到,在金丹初期便能够战胜金丹后期的金丹真人。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因为他九转金丹,拥有九种神通。
并且自身的丹田灵气雄浑无比,根本不是寻常修士所能比拟。
有了这种经验之后,陈世也是告诫自家后辈,千万不能为了贪图进境速度,而快速的提升自身修为。
那样未免是断了自身前途,以后追悔莫及。
要知道,上一次陈世为了能够保证自身能够度过九重雷劫,他可是整整闭关一百余年,这才让自身达到最为巅峰的状态。
如今陈家的陈金鹰也是如此,他虽然并没有信心能够渡过九重雷劫,铸就九转金丹。
但至少也要达到六转金丹以上,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努力压制着自身的修为,只求能够做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而类似陈金鹰这种陈氏后辈子弟,其实在如今的陈家数量并不少,至少有十人之数。
这实在是个不小的数目,也就是说,若是眼下他们放手提升自身实力,若是都能够顺利通过雷劫,陈家便能够多出十位金丹真人。
这实在是一个惊人的数目,寻常的别说是修仙家族,便是仙门宗派也无法供养这么多修士,提升到这种境界。
而且更为重要的原因,是那些宗门没有如此数量的修道种子去培养。
毕竟,一个家族或是宗门的强盛与否,最主要的根源便是后辈子弟的数量。
若是他们没有足够的,拥有灵根资质的后代去培养,那么即便是他们再怎么强盛,也不免随着时间的流逝衰弱下去。
在这一点上,多亏了陈世当年的决定。
强势的要求每一位陈氏后辈子弟进行结亲,五年之内必须诞下三胎子女,以保证后代的繁荣。
正是这一个强行的决定,使得如今陈家的后辈之中,那些拥有修仙资质的子弟,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更是在如今长春坊日进斗金的情况之下,根本不愁资源的培养,他们得以将自身的资质发挥到最大的地步,迅速提升自身的修为实力。
眼下的陈家,虽然说并不是修仙宗门,但它的庞大数量,已经根本不是修仙家族能够比拟。
看到陈家如此繁荣昌盛,无论是家主陈修还是族老陈龙,他们等人都心中十分欣慰。
看到家族能够走到这一步,他们已经是死而无憾。
原先的他们,在云春岛上苦苦挣扎,险些被高家和往家倾轧覆灭。
若非危机之时,老祖挺身而出,解决了危难,怕不是根本不会有今日的陈氏家族。
而在眼下,潮汐之变再一次来临。
海风呼啸,浪潮滚滚。
陈龙看着外界的天色,眉宇之间带着一股优容,“老祖也不知何日才能出关,恐怕我是无法见到老祖出关的那一日了……”
他的言语之间,带着一股颓丧。
如今的陈龙已经垂垂老矣,他已经是预感到自己的死亡之际即将到来。
眼下一些寻常的延寿天材地宝,对他已是无用。
陈龙并没有更多的想法,在他临死之前只有两个愿望能够实现。
一是自己的儿子,陈金鹰能够到达金丹真人之境。
另一个这是能够看到老祖出关,晋升元婴真君的境界。
只是一想到,那老祖在筑基修士闭关晋升金丹真人的时候,竟然是整整闭关一百年。
而想要从金丹真人,晋升到元婴真君的境界,想必是更加艰难。
需要花费的时间,也自然是更为长久。
而在眼下,才不过仅仅过了一个甲子,距离当初的一百年闭关还有四十余年。
一想到这里,陈龙心中不免有些忧愁。
自己恐怕并不能见到那一天,怕是要带着遗憾离开这个世界。
就在此时,旁边的陈金鹰听到父亲说出这句话,顿时眉头一挑。
“父亲何出此言,如今您还算身康体健,老祖又是正值壮年。
无论如何,您一定能够见到老祖出关的那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