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妙(1 / 2)

打流寇而已,而且是崇祯四年秋天的流寇,两千辅兵足以独当一面。

这不是夜郎自大,而是此时的流寇刚刚发展起来,装备、意志、战斗力、战术都不行,一般情况下都是躲着官兵。

曹文诏率领一千关宁铁骑经常性把数万流寇追得上天入地。

流寇们需要在不断的流窜、战斗中积累经验,发展三四年后就能主动攻击官军, 而且是挑最敢战的官军下手。

接下来就是令流寇闻风丧胆的名将曹文诏殒命湫头镇,官军开始畏葸不前……

流寇们胆儿越来越肥,居然敢杀到中都凤阳府掘了老朱家的祖坟,把朱由检哭晕在厕所……

明末远不止是文恬武嬉,已经烂透了,没救了, 皇帝没有能力却勤奋不已,多做多错, 大做大错, 越做越错!

宗室在贪婪吸血,绝大多数文官满嘴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

绝大多数武将贪生怕死,喝兵血却是悍不畏死,总兵官最后的下场是被哗变兵丁打死绝非个例。

一些武将养寇自重,一些武将纵兵抢掠时穷凶极恶的程度远超建奴和流寇。

黄毅肯入关剿寇根本不是想救满目疮痍的大明朝,他的主要目的是弄人口,抢钱粮,宣传兴和军。

他根本没有剿灭流寇的奢望,因为他深知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没有高迎祥也有矮迎祥,死了李自成也会有王自成。

不消灭滋生流寇的大环境,想要剿灭流寇就得采取野猪皮努尔哈赤的办法——杀光无谷之人。

通古斯野蛮人的理论简单,没有食物的人不抢劫怎么活下去?

所以野猪皮下达命令, 把无谷之人视为仇敌, 一杀了之。

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虽然灭绝人性, 但是行之有效。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此时的大明想要彻底解决流寇至少要把陕西、河南、山西的人杀掉一半。

这得杀多少人?五百万还是一千万?除了已经死翘翘的野猪皮,谁能干出这种丧尽天良的事儿?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黄毅来了,他不是真心为了剿寇而来,而是为了兴和军的利益。

带四千人马在关内吃饱肚子,肯定能够节约根据地的大量粮食,节省下来的粮食肯定能够多接收至少一万汉民。

如今的黄毅家大业大,人口众多,所以一心想着开源节流搞活经济!

兴和城一直在晒盐,产量很大,但是没法在关内销售。

这一次入关剿寇,黄毅准备携带五百石,不是买私盐,而是用来换粮食。

陕西、山西、河南等等地方,宗族结寨自保,他们防流寇的同时更加防范官军。

黄毅遇上这样的山寨、堡垒时可以采取架炮威逼的方法索要一些粮食,如果威逼不成,就得利诱,可以用盐换粮食。

秋收后兴和城有了存粮,总量在确保已有军民供应的情况下,还能做到增加五万人口依旧能够坚持到明年秋收。

如果黄毅带出四千余青壮年在关内吃用几个月,节约的粮食还能收容一万流民。

除了秦良玉的白杆兵, 耿章华的宣大标兵,黄毅不信任其他明军。

为了防止被大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文官武将坑了,黄毅不想跟其他营伍的明军合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