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春季攻势(2 / 2)

今年秋天,外层羊毛布料内层棉布布料,内衬鸭绒或者棉花的大衣就能装备所有的正兵、辅兵。

根据地没有种植棉花,这地儿也不适合种植棉花,都是李家商号从关内贩卖。

如今的根据地城池,哦不,根据地城池有名字了——兴和城。

黄毅犯不着为起名字这种无伤大雅的事情跟宣大总督、未来的双料老丈人拧着干。

不但认可了耿如杞的命名,还派遣汪柏山去宣府公干,献上自己亲自参与打制黄金材质的单筒望远镜表示感谢, 并且请宣大总督书写兴和城这三个大字。

耿如杞得知黄毅是准备把他的字镌刻在兴和城四门很高兴,居然沐浴更衣后才挥毫而就。

合计也仅仅是做出来十支八倍距的单筒望远镜,纯金材质的只有一支,是送给宣大总督的礼物。

还有两支是白银材质,分别送给了耿章华和耿章光。

七支留作军用的都是黄铜材质,一支给了最早追随黄毅的虎啸川。

一支给了经常参与设伏逮拿敌军哨骑的毕大喜。

一支给了炮兵总教习兼把总镇抚官李万全,剩下的四支没有分配,由中军守卫总旗镇抚官鲍智德保管。

这四支单筒望远镜只能采取登记领用的方法。

没办法,望远镜太重要,数量太少,只能优先给执行任务的军官。

黄毅出征时没有带上三架固定式望远镜,这种望远镜放在堡垒内,用来观察熟悉的地点更加有效率。

兴和城东南西北四个城门楼子都完成了。

一般情况下,两架固定式望远镜都架在城门楼子最高层的望楼上观察西北、正北、东北方。

还有一架布置在离兴和城三十里的北山口,这里修建了一座碉楼式的烽火台,常年有一个百总辅兵轮换驻守。

能够派去驻守北山烽火台的辅兵就意味着最短三个月,最长半年都能转为正兵战士。

所以辅兵都渴望得到这个任务,都踊跃报名接受选拔。

黄毅的兵,哪怕是辅兵也都是骑兵或者骑马步兵,他们驻守绝不是每天躲在碉楼里看星星。

都是以两个小旗二十骑兵为单位不断巡逻。

有了固定式望远镜,就可以确立几十个骑兵探查过撒了生石灰做了标记的观察点。

望远镜是大家心目中的神器,镇抚官负责用望远镜瞭望也负责保管、维护。

在到了紧要关头之时,也是由镇抚官决定是不是把望远镜砸碎不被敌军缴获。

有了参照物,镇抚官只需使用望远镜每天循环观察几次那些醒目的标记,就能确定是否遭遇骑兵突袭。

很简单,地上生石灰画的圈儿哪里经得起几十几百战马的践踏,圈儿没了足以证明有敌骑通过了。

因为己方骑兵都是小心翼翼绕过圈儿,如果绕不过,践踏后还会把圈儿修复。

反正实践证明架上固定式望远镜不仅仅能够观察山外七八十里内是否出现大股骑兵,还能够跟兴和城用旗语联络。

只要不是大雾、大雪、大雨的天气,北山口和城门楼子都能够联络无论白天还是黑夜。

其实黑夜里燃起火堆,即便是相隔三十里,三十二倍距的望远镜也完全能够看得清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