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创新(1 / 2)

王治简单扫一眼这份名单, 基本上心里就跟明镜似地了——名单后面一连串都是崔、卢、杨之类北朝顶级门阀的姓氏,八成都是京中显贵的仆人,还得是最为亲近的家生子, 才有被赏赐主家姓氏的荣耀。

如此一看,那北朝望族能在历代风波中屹立不倒, 在投机取巧见风使舵上确实是数一数二的一把好手。虽然现下与齐王颇有龃龉,但显然丝毫不妨碍朝中显贵们抓紧机会恰烂钱。而齐王特意叫人送来名单,用意也是昭然若揭:只要沐晨等愿意收下这波下人做劳役,那就等于是默认了在借贷生意中分他们一杯羹,说不准还得是最大的一份蛋糕。与齐王之间的种种矛盾,也自然能悄然化于无形……

当然,这一杯羹吃得成与否,还要看衡阳王府是否愿意作成。故而齐王心腹受命转送名单,心下也是颇为忐忑, 生怕贵人因为盟友私相授受而大发雷霆, 上头之后迁怒到自己这个无名小卒头上。但衡阳王府那个姓王的属官上下扫了几眼, 虽然嘀咕了几句“绞绳”、“出卖”之类的怪话“,确实异常爽快的取笔画敕,顺手便递了过来。甚至在齐王心腹诚惶诚恐的接过名单时, 这怪里怪气的王姓属吏还笑着关怀了两句, 问他还有没有其余名单要一起送上?自己可以一并核准。

齐王亲信心中诧异,本来以为这是南朝的人在阴阳怪气发泄不满,但细细想了几遍, 却无论如何没从这几句关怀里听出什么讽刺影射出来。于是他暗自松气, 赶紧俯下身来拜谢衡阳王府的“宽宏”、“大度”,感激他们“顾全大局”、“相忍为国”。——当然,考虑到在京权贵的胃口, 名单的事亲信美感一口咬死,只说届时一定会向贵人们请示。

这任务完成得如此顺利,就连齐王听到手下回来后的汇报,自己都觉得惊疑不信,反复还催问了数遍。派去送名单的心腹老老实实转述了对话,但毕竟对对衡阳王府颇为感激,话里话外都不自觉地暗示“深明大义”,齐王听后只是默然——他也没从这几句交谈中听出什么毛病来,但仔细回想之前衡阳王府“桃源中人”地作风,心中却总是有那么一点嘀咕。

·

在多方达成共识之后,所谓的“金融创新”就立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始迅猛铺陈了——第二日清晨卯时一刻,齐王便以太后谕旨中总摄朝政、掌百揆的身份,颁布了一道谕令,宣称现在国事艰难府库空虚,皇帝北狩在外,京中大小开支难以措手,因此打算向诸位臣工借取财物充实府库,暂备不时之需。

当然,虽说齐王有个“总百揆”的名头,但依照政治惯例,这样牵涉国家财务的机要大事,却必须有宰相尚书等签字背书,此后才能通行无碍。宫变以来,齐王府借着手下兵力勉强控制京城。京中权贵虽然不敢明面抗衡,但大半都是借故告病高卧不起,直接玩起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墙头草操作,压根不参与齐王主导的任何事务。但这一张谕令从禁中传来,诸位重病在身不能起床的宰相尚书们却纷纷力疾奉公带病上朝,也顾不得几日前告病奏折中的什么“衰朽残年”、“奄奄老病”了,竟是济济一堂齐聚都省,顶着五月火辣辣的日头接过谕旨,三笔两笔便画敕完毕,表达了朝野上下的已知赞同。

禁中都省在按部就班走流程,各位重臣边将的府邸寓所上却是早就预备齐全,一听到都省那边谕旨已经批准,立刻就是几十辆青木马车从城门罗列而入,浩浩荡荡的便直奔齐王在京城中的别院,沿途车轮吱呀呻\\吟,还在雨后的泥泞中留下了极深的车辙——北朝铜钱中大多掺有黑铅,但凡是稍稍多一点的数目,那重量都是极为可观,搬运极为不便。哪怕以京中权贵的滔天之富,那都得提前一日在庄园中点齐装车,现在才能赶上交割。

齐王别院的闲杂人等早已清空,偌大的院子前团团围着身披重甲的侍卫,中间却是几个文弱白皙、语音还颇为怪异的文士。这几个人带着手下将马车一一打开清点,确认无误之后便提笔记账,而后将一张光滑笔挺的红纸交给押送马车的下人,嘱咐这些贵人心腹十日之后再来兑换。

“这叫‘债券’,并不记名;一经交割,遗失不补的。”文士指着拿“债券”上的数字大声解释:“都瞧仔细了,这东西是天才地宝所制,与普通的绢帛纸张,那可是迥乎不同——我们这债券,那是坚实牢靠,水都浸不坏的……”

能来押送马车的都是京城得脸的下人,平生所见的珍宝也不算少,听到这话并不以为意,接过“债券“后便径直上马。只有几人胆大包天,拿着这怪异的”红纸“时悄悄捏了一捏,心中却不由得有些诧异——这纸张触手滑溜,又极有弹性,摸起来不像是纸张,倒更像是又厚又韧的树皮……

这些人心中泛着嘀咕,但终究是仔细收好,向主人复命去了。

·

沐晨搬了把椅子坐在庭院中,看着大门内外一辆一辆的马车被侍卫押运进来,在院内依次揭开顶盖,露出了车厢里面黄澄澄金灿灿堆积如山的铜钱——北朝允许私人铸币,京城权贵大都沾染得有铜钱生意,因而府中库存的钱币品相是格外的好,乍一望去耀眼生辉,眼睛都要被照得花了。

沐晨一眼扫过这满院堆积的铜钱小山,不由啧啧称奇:“这也太有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