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封神榜提前出山(1 / 2)

昆仑山上,白云之颠,玉虚宫之中。

云中子躬身禀报自己朝歌之行,元始天尊细长双目似乎睁着又似乎微微眯着。

“奇哉怪也——”

“女娲如何会遣送轩辕坟三妖,服侍商汤纣王?”

“若是刻意坏他气数,应当不必告知他,此时当真有异常。”

女娲是知道天数的,要坏商汤气数,没道理还和纣王商议,摆明了送给他三个女妖怪。

难道说,她是看准了纣王是个极为荒唐好色的,这才做出了这个选择?

想到这里,手指一掐,万般念头流转,元始天尊又是讶然皱眉。

阐教大弟子南极仙翁在一旁问道:“师尊?何事如此惊讶?”

“天机,居然乱了。”

元始天尊缓缓说道:“商汤气运不再只有二十八年,西周也未必再能兴起……”

玉虚宫中众多练气士一片骇然,面面相觑。

元始天尊乃是开天辟地以来的大神通者,卜算之事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没有遗漏,堪称看破过去未来。

今日,居然算不出商汤、西周气数,这当真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元始天尊见到弟子们和徒孙们这般惊讶,面上表情依旧悠然平淡:“能扰乱我的,只有圣人,这是有圣人亲自出手下场了……”

“三教签押封神榜,那榜就在我手中。”

“现在还没开始悬挂封神榜,就有人迫不及待要做手脚。”

虽然,元始天尊心中自有一番算计,但是从不感觉自己的算计属于阴谋诡计。

这时候察觉有人提前一步做手脚,他心中只是感觉些许好笑。

这么快动手暴露踪迹——道友,你要败了。

“众弟子,先不要妄自行动。”元始天尊又说道,“待我勘定天机,再做决断。”

云中子当即领命:“是,师尊。”

其他弟子、徒孙也都领命。

玉虚宫外。

白发苍苍的姜尚和黑发的麻衣道人申公豹羡慕地看向玉虚宫方向。

修道几十载,始终不得正法而入,姜尚心中何尝不想有朝一日,正式列席玉虚宫中,听候老师的宣讲?

同为记名弟子的申公豹比他还好一些,掌握了不少术法神通,不过也是不得正道正法。

比起来以修行道法为根本的阐教中人,申公豹更像是精通旁门左道的截教中人。

申公豹很愿意和姜尚在一起,两人看上去相处不错。

每当和姜尚在一起的时候,申公豹的心里都感觉好像得到了抚慰——不能列席玉虚宫算什么,我身边还有这么一个快要老死的蠢才,我也算是好的多了。

两人看了半晌,只见无数光芒四散而去,有的乘云,有的遁光,有的骑乘仙鹤神鸟白鹿等瑞兽……

姜尚目露羡慕神色,低声道:“我等何时方能如此?”

还没说完,就只见身边已经没有了申公豹。

黑发黑须、穿着麻衣道袍的申公豹已经到了一个童子的身前。

他颇为熟稔地陪着笑,说着好话,打探消息。

片刻后,申公豹才端着架子回来,不过依旧难以掩饰一脸震惊神色。

“你猜我打听到了什么?”

“什么?”姜尚好奇问道。

“天数变了,不再是西周当兴!”申公豹兴致勃勃地说道,“天尊有令,弟子们静守山门,不得擅自外出。”

“啊?”

姜尚大吃一惊:“天数变了?天数怎么会变?”

“是啊!”申公豹点头,一脸的心弛神往,“此刻的昆仑山外,不知道是何等的风起云涌!怕是无数大神通之人都要出手,山崩地裂也只是寻常!”

“那惧留孙道友前些时日去西岐相助……”姜尚不由地开口说道。

申公豹笑道:“最后落了个什么都不是,西岐和商汤都说是他害了姬发,要捉拿他呢。”

“依我看,这就是所谓天机变动,惧留孙出手太早,给自己招惹祸患了!”

姜尚恍然:“原来如此,师弟你懂的真多。”

申公豹得意道:“那是自然,不要说阐教……”

“就是截教那些人物关系,我也理得清,也能说得上话!”

正得意间,忽然一名童子传召:“天尊老爷召见,申公豹,随我来吧。”

申公豹闻言,顿时大喜过望,更加得意地看向姜尚:“师兄,我先行一步了?”

就连师弟,也要先自己一步,被师尊所看重吗?

姜尚心中满不是滋味。

不过到底是多年修道,心性还算把持得住,连忙笑道:“师弟但去无妨,但去无妨。”

申公豹哈哈一笑,随着那童子来到玉虚宫前。

童子迈步进去禀报,少顷便回身说道:“进来吧。”

申公豹走进玉虚宫,元始天尊端坐在上,眼睛微微闭合。

身旁两名童子擎着花篮,口中诵唱道偈语:“混元初判道为尊,炼就乾坤清浊分。太极两仪生四象,如今还在掌中存……”

这偈语说的是元始天尊身份地位之尊,法力神通源远流长。

申公豹不敢失礼,连忙上前大礼参拜:“天尊在上,弟子参见。”

“申公豹,你在我门下学道有些时日了?可得正果正道吗?”元始天尊闭着眼睛,并未看他,口中说道。

“启禀天尊,弟子愚钝,并未有这等机缘,只是学了些旁门小道,还望天尊传承大道……”

申公豹尚未说完,元始天尊便冷哼一声。

这一声冷哼带着莫名威力,令申公豹身躯一颤,脑海一片空白,再也说不下去。

“大道在前,你却放过,你询问童子们这般事情那般事情,为何不问问童子道法?”

“问杂事越过道法,可见与道法本无缘,如今反问我传承大道,殊为可笑!”

元始天尊呵斥道。

申公豹顿时跪拜在地、连连磕头:“弟子知错了,弟子知错了!请老师怜悯,望天尊开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