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万多读书人流放到西北边疆,组织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南京北上后,到了郑州,就没有运河和铁路的便利。朱由检为了让他们长点记性,还吩咐沿线的官府不要给他们安排人员乘坐的马车,只配备运送行礼的车辆。
一帮没走过远路,娇生惯养的士子,仅走到西北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士子们走不到怎么办?用鞭子抽着让他们走。路途上不听话,同样用鞭子来解决问题。死人怎么办?埋了就是。对于西北支边的士子,朱由检的指示是路上让多让受点罪,到了地方后基本物资保障要到位。
路上不受罪,娇惯的士子们就很难认清自己的处境。西北哪地方可不是容易生存之地,没有吃苦受罪的精神,是很难生存的。到了西北后,他们主要还是要靠自立生产来解决生存问题,总不能朝廷大老远的将他们迁移过去,还得想办法从外地运粮食来养活他们吧?外运粮是免不了的,但不能全指望外运粮。
只靠外运粮除了成本比较大以外,还容易出事,后世好像就是西北出过流刑知识分子大量饿死的事件。估计就是组织安排上出了问题。必须得让流放人员有基本的生产自给能力,免得出现啥意外,造成大规模人道危机。
最近的日子里,南京城里处处上演着送别,家属们哭天喊地的送行自己的亲人。好在政策还有点人性化,家属们是可以给即将去支边的士子捎带些行礼的,免得他们到了大西北之后,啥都没有。御寒的衣服、银钱是捎带行礼的主流,因为这事还在南京城掀起了一波消费潮,促进了由于士乱影响有些萧条的市场交易恢复。
送别不止是江南出现的场景,也就在这般时候,大明各地都在上演着离别。新一轮征兵服役工作正式展开,今年征兵总规模超过十万,绝大多数省份都安排了征兵任务,参军入伍涉及的范围是相当广的。
征兵规模比较大,但征兵地域也大,分到各府县后征兵数量没多少,一府也就几千人而已。对于有些参军尝到了甜头的地区来说,这点名额根本不够分。像北直隶这种已经有参军传统的地方,为了争这点可怜的名额,老百姓们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面对热情高涨的参军百姓,征兵部门只好出台相对严厉的标准将大部分人劝退。从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来说,今年招的兵应该是这些年里最强的一批了。
火热的参军潮,让征兵部门的工作效率大为提升。本来计划用三个多月完成的工作,只用了一个月就基本结束。到了十月份的时候,大部分地区已经完成征兵,陆续向各地运送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