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未来的大明,小马这样的人要撑起大梁!(2 / 2)

除了这些事以外,信的末尾老周同志感叹道:今年以来他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精力有些不济,处理国事时有些力不从心了,而朝中不少阁臣和他的情况差不多。未来的大明、还得靠小马这样年富力强的人来干事。陛下对你们这样有能力和精力的干臣很是看重,我老周也很期待你们能撑起大明中兴的重担,小马同志可要好好努力,不可辜负这大好局势和时代。

几个意思啊?表面上看、这封信说的都是空话套话,没什么实质性的内容。但堂堂内阁首辅,不可能闲着没事,专门写一份无关紧要的信给自己,他肯定是话中有话!

问题是他到底要说什么?拿着这封信又仔细的读了一遍后,马士英心里隐约有了点感觉。莫非、中枢过段时间会有大变动?陛下要对内阁进行大调整?

别说、还真有可能!想想、周延儒等人在内阁待的时间够长的了,他们最少是在内阁待了八九年时间,内阁如此长时间的不流动,在大明绝对是罕见之事。现下国运回转,前不久的辽东战场国军更是光复了锦州、辽阳这两座重城,将辽东的局面恢复到了皇帝刚刚登基是的状况。作为帝王、在此时生出动动中枢的想法再正常不过了,要是他没这个想法,哪才不对哪。

从周延儒的信里传达的意思来看,皇帝好像已经和他谈过话了,他似乎要从内阁退出去,另外内阁的其他人也会有几个退出。他的意思是让自己好好干,争取在内阁大调整的时候入阁?

作为臣子,能入中枢、绝对是梦寐以求的事!想到此处,马士英心中又是一个机灵。情况好像有些复杂啊!有人帮着自己入阁自然是好事,问题在于帮的这个人身份有些敏感。

倒不是他对周延儒有啥看法,核心在于周延儒作为一个即将退了的老领导,他举荐自己、皇帝会怎么想?帝王心思,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作为一个正常人都能想到,皇帝肯定不希望一个要走了的人还在中枢留有影响、安插他所中意的人。

“唐秘书、你回总督府吧。剩下的人,随本督一起赶紧出发。”琢磨了一会后,马士英决定还是先将现在安排的工作展开了再说。

至于入阁之事,等到了地方休息以后再慢慢琢磨。周延儒这人不搭理也不行,搭理的太勤也不行,要仔细思考清楚了再行事。

其实此时的他对以后朝局的变化,迷糊不已。内阁要调整、一般都是雷厉风行的事,可从周延儒的信里感觉,怎么有点像皇帝和他好生商量着进行一样,这可真是大怪事。难道老周这家伙脑子不清楚吗?怎么感觉他像是云淡风轻一样,很是乐意的将首辅的位子给让出来!周延儒也变成了圣贤?对个人权势一点都不在意了?

骑着马赶到了要视察农事的地方,在当地官员的带领下、马士英亲自到农田看了一下春耕的情况,并到附近正在展开的水利工程现场,察看工程进度和质量。

这些事马士英最为熟悉,当年他在贵州的时候,就擅长抓此项工作,后来做难民安置署的时候,也是主要与农事和水利打交道。

“本官、今日粗粗的看了一下春耕情况、也了解了水利工程的进度。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工作是重中之重,作为地方官府、绝对不能疏忽,一定要将工作做细、做实,如此才能上对的起朝廷下对的起黎民。农事中、最重要的在于水利,朝廷花了大代价在山东兴修水利,一定要将每一文钱都用到实处,干好这项百年工程,让我齐鲁大地的百姓受益。在此事上,任何人都不可打马虎眼,水利工程涉及的钱无数,谁要是在这事上不清白,本官和朝廷绝不轻饶。”

唱了一会高调,说了一会严词后,马士英就让低级官员们回去休息。然后留了几个重要的地方官员,吃起晚宴喝起了招待酒。

“诸位、经过去年一年的辛劳,眼下我省的局面基本上是顺畅了!可本督却有件忧心之事,以目前的情势来说,我省恢复到以前太平之时局面不难。可只恢复到以前的局面,并不是本官和朝廷的期望,必须要在原有的局面上再上一层楼,不说和京师和北直比吧,最起码要有他们的一半好,如此才不愧对朝廷、诸位才更有前途。尔等都是地方亲民官,如何更为有力的发展地方经济,你们有什么好的想法?”

其实今天整个视察活动中,马士英都心不在焉,他一直在琢磨周延儒透露出来的消息。想来想去,事情还是得落实到皇帝这几年提出的新概念,发展经济上来。

所谓的发展经济,靠农业肯定是指望不上,农业税再怎么收、也不会有什么大突破,生民一体纳粮后,山东的农税加起来也就是一百五十万两到两百万两之间而已。这么多税,放到以前不算少了,可放到现在根本就不够看。

还是得走京城、唐山、密云和北直隶的路子,弄些厂务区出来,那玩意创造的利税多、还见效快。听说保定府自建厂务区,现在已经见效了,去年一年创造出的利税就近百万,前不久老吴来信的时候还说今年要往两百万上奔哪。

若是在山东也搞出一个能创税近两百万的厂务区,哪自己的政绩可就有的吹了。麻烦的是现在的他想不到做厂务区的主营产业是什么,山东这地方弄什么产业最有优势?尽管马士英没干过厂务区,但他还是明白一些门道的,知道干这玩意,必须要有支柱性的特色产业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