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姜襄投顺、历史忽视的秦兵叛明事件!(2 / 2)

前边还在感慨大明还是有忠臣良将的事,结果姜襄这老贼头就给自己来了这一手,打脸打的速度太快了一些。

让朱由检震惊的是明明现在的情况要比之前好了不少,可姜襄却选了与历史上相同的路。他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做出了这样的选择?难道天下的军将们都感觉大明大势已去了吗?

其实这次姜襄干脆利落的向李自成投降和真实历史上的出发点完全不同,真实的历史上姜襄确实是感觉大明大势已去才投的降。而这次他是被北京城的皇帝给吓住了,为了保存实力才这么做的。

吓住姜襄的原因,就是前段时间,皇帝对马科、唐通、白广恩三部整编的事。姜襄发现自己现在的处境,和那三人没啥区别。之前皇帝的新军在密云一带打了一场仗,然后那三人就被架了空。现在新军又要来大同作战了,不管是输赢,姜襄觉得自己都会失去兵马和大同城。既然这样,还不如痛痛快快的投降李自成,只要李自成是个明白人,他应该会答应自己提出的不算过分的要求。

手底下有兵、又有城的姜襄,绝不会坐视自己和唐通、马科一个下场。哪怕北京城的皇帝,对失了势的将头给的政治待遇还算不过,他也不会接受!兵马才是将头们的一切。

“召马科、唐通、白广恩三人到军令堂侯驾,同是给刘元斌、曹若海传军令,让他们严查营中秦兵的动向,调查清楚有无兵头不稳之事。若是发现情况及时处理,格杀勿论。”稍微恢复了点情绪的朱由检,赶紧做出了亡羊补牢的布置。

他猛然间惊醒了过来,历史上李自成之所以飞速的挺进北京城,就是因为环京城卫戍圈的秦军将领集体投诚。如果他们的跪的速度没那么快,北京不会那么快失陷,说不准还能等来几路勤王兵。

后世的历史记载中对环京城卫戍圈的秦兵集体叛明事件笔墨不多,实际上来说秦兵叛明才是压垮大明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多人经常说吴三桂和关宁军出工不出力,是拖垮大明的势力之一,客观来说秦兵在坑大明这事上,做的一点不比关宁军少。

可能是出于防备关宁军的原因,历史上的朱由检在环京城卫戍圈中,清一色的安排了秦军军头,马科、唐通、白广恩、大同的姜襄、山海关的高第这些人最后没一个给上力!不得不说,这个决策真是大败笔。幸亏自己歪打正着,提前将唐通等人的兵马给改编了,不然现在的情况更不好测。

这些人和李自成们有乡党之情,做出投降的选择在心理上压力并不大。秦兵出陕剿贼一直不给力,估计也有乡党之情的原因在。在陕西、他们不痛下杀手自己的饭碗就会被这些老乡们抢走,出了陕、你抢谁,秦兵们都不心疼。

“姜襄投顺这事、三位应该听说了吧?万幸、朕提前将你三人的军权给夺了。不然、你们做出什么来,朕可就没了招。今日、朕给你三人将话讲明白,老老实实在军令堂干事,朕不会为难你们。但要是搞事情,哪怕是大明要亡国,在此之前朕也能将你们三人和家眷弄清楚了再上路。”见到唐通等人、朱由检就毫不留情的进行痛斥,他才不管这三个货心中到底有没有当叛徒的想法,反正他们都不是啥好货。

“陛下、我等绝无背叛朝廷的想法!”唐通三人吓的跪地求饶、一个劲的表忠心。姜襄当了叛徒,坑的最惨的就是他三人。他们现在是案板上的肉,皇帝一个不好就能将他们收拾清楚。

“最好没有!朕常说咱大明的老军头没一个是合格的将军,从姜襄的表现来看,这话一点没错。他不为朝廷想就算了,连给自己的后路都考虑不清楚。现在李自成是需要他,但等李自成做稳的位子,他姜襄还能保住命?自古以来、哪个君王会容忍不是自己人的将领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