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最有可能迅速集结部队并进行快速增援的区域只剩下一个,便是在河东区域。
目前的河东区域被为三个郡,除开河东郡之外,上党郡与太原郡都算在归属序列。
而河东郡以前就是晋国公族的集中区域,上党郡原本以韩氏封地居多,太原郡则是赵氏的“晋阳”老巢。
自智氏化家为国,时间已经过去将近三十年,智瑶又一直在处理原本的残留问题,很多事情已经发生了比较大改变。
比如说,韩氏目前的封地集中在三川郡,狐氏被挤压到了靠近大河的河东郡与太原郡交汇区域,钟氏转移到了河内郡。
只要对山川地理不陌生,会发现智瑶将那些战略要地都进行了回收,安排给韩氏、狐氏、钟氏的新地盘看似物产丰富,实际上就是无险可守。
智瑶默默在心里算了一番,更加确认中行寅是早有计划。
河东郡、太原郡和上党郡都算是开发度比较高的地方,接到动员令可以在一个月内集结出五万大军,耗费一个月的时间就能抵达战场,剩下的一个月明显就属于可以调控的缓冲期。
有些话,智瑶还是需要问清楚,便问道:“赵氏代国与义渠各自集结十万,便是交战出现伤亡,三月之内必不太多,用兵七万是否有充足把握击败,乃至全歼?”
中行寅摇头,说道:“臣之所想乃是攻占双方栖息之地,逼其主力回救,再行正面交战。”
那就不是奔着全歼对方主力,也不是一下子要把义渠和赵氏代国全部吃掉了。
果然,中行寅继续往下说道:“赵氏代国做大必为大原心腹之患,不可使之壮大,及早消灭为妥。”
这个说法成立,不止是赵毋恤很有能力,还因为九曲之地是块宝地,无论游牧或农耕都具备优渥的条件。
有那么一支势力在九曲之地壮大起来,向北扩张很容易占领广袤平原,向南则是随时能够威胁到渭水一线的安全。
明明秦地以北到处山地,怎么能让从九曲之地出发轻易抵达渭水?原因就在于山地太多,看似处处可守,偏偏又不可能将那么多通道把控住。
若是其他人……,或者说其他家族的谁,向智瑶谋求七万大军的兵权,智瑶绝对会糊他一脸。
中行氏再怎么都是荀氏的一员……,现在是智氏取代荀氏成为大宗,等于中行氏是智氏的一员。
智瑶既是原国的一国之君,更是智氏的宗主,无论从人情世故还是实际需要,天然是更需要优待自家的族人。
现在智瑶有所忧虑的是,中行寅能指挥好七万大军吗?
中行寅很有自知之明地说道:“大王届时可派遣阳虎为将。”
阳虎曾经为赵氏效力过,哪怕赵毋恤使用的很多战术战法出现改变,内核一样还会以赵氏的战法为核心。
并且,阳虎可以说是看着赵毋恤长大,怎么都该对赵毋恤的思维有所了解。
智瑶听了中行寅的建议,心里有些乐了,想道:“以前因为阳虎出身鲁国,一再被派去攻打鲁国;现在因为阳虎熟悉赵氏,又要继续承担重任了。”
其实这样很损,会对阳虎的名声造成很大的负面。
只不过,阳虎从来不在乎那些,乃至于乐在其中,能实际得到爵位的提升和其它赏赐就行了。
所以了,智瑶看似很重用孙武和司马穰苴,要说哪一名战将最好用,没有例外就是阳虎。
谈妥了那一件事情之后,中行寅并没有跟随智瑶巡视秦地。
秦国已经灭亡了二十多年,也许有人还在继续怀念嬴姓秦氏的统治,秦地人们的穿着却是改成了原国的模样。
之前的各个列国,不止文字、语言和习俗有区别,穿着方面也是各有特色。
比如说,晋国的人一般喜欢穿红色和黑色搭配的衣服,齐国的人喜欢白色搭配绿色,秦国的人则是黑色与灰色的搭配,各国都有比较喜欢的颜色搭配。
在衣服款式上的区别不是太大,却也存在一些细微的区别,一般集中在袖子和腰身上面。
原国最大的特色就是缩减了用于衣服的用料,最先开始的就是军队制服不再使用长袖款式,后来在统一朝服上也进行了相同的设计,带动民间慢慢舍弃长袖,改为更加合身和轻便。
那一句“我为国家省布料”在当前不是一种调侃,乃是真真正正在发生的事情。
对民间不是强制改变的关系,遭到的非议有,只不过并不太多。
其实,只要不“左衽”的话,大多数人真不是那么在乎,顶多抱怨一句“失却长袖飘飘风格”而已。
因为原国对秦地不太重视的关系,城池并没有增加多少,倒是一些区域的乡村正在快速增加。这样一来,原国不得不重视起来,根据当地的地形以及乡村分布,计划在某处进行筑城。
这也能视为一种地方倒逼中枢,只不过是智瑶比较乐见的事情。
没办法,某地栖息的人口一多,必须要有一座城池作为该地的核心,一来是便于政令通畅,再来就是把控人心的归属。
为什么有“山高皇帝远”这句话?不就是中枢的命令无法有效传达嘛。
智瑶不知道的是,巡视队伍进入秦地,引发了义渠与赵氏代国的高度紧张。
两个势力停止了所有的摩擦,乃至于有关系回暖的趋势,一旦出现原国有出兵讨伐的迹象,新一轮的联合必然形成。
这简直是正常得再过正常。
谁让原国就是强大呢?
只是,赵氏代国与义渠也产生了另一种迫切心理,他们极度渴望壮大自己,免得原国那边稍有动静就再次被吓得心惊肉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