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炼钢和海运(1 / 2)

钱谦益到南直隶三个月后,新政推行成果已经相当可观。

崇祯在此期间又追加命令,把钱谦益巡抚监察范围扩展到浙江。

南直隶和浙江合起来可算整个大明最富庶繁华的地区。

这三个月里,两省已经征收的各项税收包括酒、茶、盐以及其他各项坐商税、营业税、资产税除去存留当地,向朝廷解运的合计便起来已有四千六百万两白银。

江南各地的富家豪门奢侈挥霍的景象也大大收敛。

这实际上意味着更多的人力物力,能被朝廷所调动,能更多投入在武器制造, 保障军队供应方面。

苏杭历来就是整个大明能工巧匠最为密集的地区。

原本这些能工巧匠大多是把聪明才智和心血投入在满足富人猎奇和奢靡的需要上。

各种楼阁花园、饮食器具、家具陈设、观赏玩物的做工都极尽精巧之能事。

而在新政推行后,这方面的需求急剧减少。

许多高手匠人转而研究武器机关、刀枪剑戟、盔甲火器之上。

武器制造业规模扩大又推动钢铁冶炼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大明时期兴起的苏钢冶炼法是炼钢技术的巨大进步。

最早有嘉靖时唐荆川记载在《武编》之中。

所谓苏钢冶炼,实质就是把生铁板加热融化,再淋入熟铁之中,锻造后成为几乎不含渣的高碳工具钢。

西方到了十八世纪才有类似的技术,根据一些西方人的记载, 甚至到十九世纪时他们在清代看到用这种苏钢冶炼技术生产的中国钢铁的质量都相当不错。

如一八八二年, 德国人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说中国山西所用的钢,一部分从芜湖和汉口购进, 一部分是从欧洲进口。但欧洲的钢相比之下过脆。

而苏钢冶炼当时最大的生产基地就在南直隶太平府芜湖县,尤其以濮万兴钢坊规模最大。

原本濮家钢坊设在芜湖县城西郊的濮家院内,后来规模扩大,又在芜湖县的七更点建立总作坊,把濮家院当成东作坊。

如今芜湖县的大钢坊,除了濮万兴钢坊之外,还有从南京搬迁到芜湖的葛永泰和马万盛两家。其他中小钢坊更是不计其数。

可以说芜湖县是大明嘉靖后发展起来的以冶炼钢铁为主业的城市。

这芜湖的资源条件和交通条件有密切关系。

芜湖附近产铁,产木炭,而水运交通又四通八达,周围城市又能提供大批高水准的熟练炼钢工人。

因此就形成了聚集效应。

大明战时新政的推行,对各类兵器乃至火器的需要急剧增长,导致对优质钢铁的需求也成倍增长。

明代钢铁税收一直相当轻微,在财政收入中所占比例微不足道。

战时新政虽然有加强对钢铁冶炼行业查核监管的规定,但崇祯和阁臣商议后,为了刺激钢铁业的发展, 对钢铁冶炼依旧维持轻税政策。

朝廷不到必须时,不会采取无偿征用钢铁产品的措施,仍旧是用财政收入购买私营钢铁的产品,前提当然是质量要有保障。

不过虽然需求急剧增加,许多从事其他行业的工匠和商人也都纷纷加入钢铁行业。

但优质钢铁的产量,短时间内却是无法做到快速增加的。

苏钢冶炼对工匠的经验技术的要求相当高,需要工人凭经验查看抹钢炉的火色,利用鼓风缓急来调节炉温和快慢。

尤其依赖于许多父子和师徒历代单传的技术秘密,掌握这些技术秘密的工匠,能冶炼出更优质的钢铁,如果没有掌握,那就很难炼制出同等质量。

钱谦益深知扩大优质苏钢的生产规模,对大明的意义。

他决心打破历来固守的行业藩篱。

为此亲自去芜湖县走了一趟。

在芜湖县的察院中,把几大主要钢坊的老板都召集起来。

让濮家、葛家和马家的钢坊,把自己掌握的冶钢技术诀窍和历代累积的经验都公布出来,整理成书,同时在南直隶各地开办炼钢技术学校,招收聪明伶俐又能吃苦的贫苦子弟做学员,系统学习冶钢技术。文化方面的教师由一般的生员担任,技术方面则征集一些经验丰富,但年老体衰,无力冶钢的老工匠来传授。

这样的话,高技术工匠的成长会更迅速,数量也更多。

濮、葛、马三家的钢坊老板都面有难色。

行业机密,那是他们吃饭的本钱,在竞争中压倒同行的看家宝,要他们这么公布出来,无异于割他们的心头肉。

钱谦益劝导他们,他们的钢坊有如今规模,已经从过去密不外传的技术中获利甚多,何必贪心不足、

躺在过去掌握的技艺上,只是靠保密获利,无异于不思进取。

现在掌握的技术诀窍即便公布出来,让天下其他同行都学会。

只要他们愿意利用现有雄厚财力进行研探,设法在管理和技术上,再有新的创制,何愁不能继续保持优势?

此后再创制出新的技术诀窍,朝廷会允许他们有十五年的专享之利。

当然钱谦益也知道,仅靠道理说服,未必能打动这些老板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看家秘密贡献出来。

他在来芜湖之前,已经上疏朝廷,取得崇祯同意。

凡是能贡献出有价值的冶钢技术诀窍,朝廷可封为伯爵。

若是对钢铁冶炼质量和规模的贡献,是大规模提高,可封为侯爵,乃至公爵。

而直接发明某项技术的工匠可授予格理院翰林学士正六品的官衔。

在居住当地,可建造相关表彰性的牌坊,流芳百世,子孙尊荣。

提到把行业经验和秘密贡献出来,可以获得封爵的奖励,还可以有官职,有牌坊。

而获得封爵封官的冶钢家族,即便家道中落,以后也可以向朝廷申请从钢铁税收里领取部分作为生活补助,包括读书求学的资助,不至于彻底穷困潦倒。

这些钢坊老板终于大为心动。

毕竟他们赚钱,追求的也不仅仅是挥霍享乐,也是希望以此能获得世人之尊敬礼遇。

既然贡献出行业经验,就能获得官爵,受人尊崇,而且子孙后代的生活也能有保障。

那又何必死守陈腐陋规呢。

于是纷纷表示,朝廷既然有此需要,他们自然义不容辞,加以配合。

钱谦益露出满意的微笑。

他预计这个措施在南直隶试点成功后,可以向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