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孝王篇三十六(1 / 2)

秦国,关中。

关中大地之上,一条渭水向着东方滚滚而去,在这条渭水的北岸矗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宫殿。

这便是作为秦国最高权力中心的咸阳宫。

此刻,一队披坚执锐、训练有素的秦军精锐士卒列阵在咸阳宫门之前,静静地等待着即将抵达此地的客人。

回首遥望宫城之上被秋风吹起的烈烈墨色秦旗之后,一身墨色玄鸟服饰站在那些秦军士卒前方的秦国太子嬴驷的目光缓缓偏移。

最终,他的视线看向了站在他身旁这位奉命与他一起迎接前来的魏侯、韩侯的秦国大良造,孙伯灵。

“敢问老师,此番魏侯、韩侯联袂入秦,表面上是朝贺父王甲子之寿,其中是否另有深意?”

九年之前也就是都江堰工程顺利完工之后,身处蜀地数年的太子嬴驷被秦王嬴渠梁召回咸阳,开始正式接手秦国朝堂之上的部分政务。

另外,为了能够使得太子嬴驷更好地掌握秦国对内对外的大略,秦王嬴渠梁为自己的太子嬴驷选取了一文一武两位老师。

其中内政方面的老师,乃是五年之前以修改完善秦国的法律、以及攻破北方狄族而得以进封商君的公孙鞅;

至于军略方面的老师,那就非如今在整个秦国都享有盛誉,被看作是武侯吴起之后秦国军方第一人的秦国大良造、重泉君孙伯灵了。

在太子嬴驷这一文一武两位老师被选定了之后,秦国朝堂之上的明眼人都看出了秦王嬴渠梁此中的深意。

很明显秦王嬴渠梁是在效法当年秦烈王嬴连的做法,开始逐渐将秦国的大权向着自己的太子嬴驷手中传承。

今日,秦王嬴渠梁命令太子嬴驷代表自己在这咸阳宫城之前迎接前来朝贺的魏侯、韩侯,心中也未免没有让自己的太子在其余诸侯的面前露一露脸的打算。

听到太子嬴驷的这句询问,一直用视线默默打量着远方地平线的大良造孙伯灵,双眼之中忽然闪过了一丝笑意。

对于身旁这个未来必然会成为秦国国君的弟子,大良造孙伯灵心中一直十分满意。

除了一个君王所应该具备的各项条件之外,自己这位弟子对于列国形势的把握却也有独到之处。

经过了烈王嬴连将秦国从衰落的泥潭之中拉了出来,又经过当今秦王嬴渠梁数十年的夯实根基之后,此刻的秦国已然到了该大举东出的时候。

未来,在眼前这位雄才大略的秦王的带领之下,秦国必然能够按照既定的计划一步步地完成那历代先君追求了一生的伟业。

片刻之后,大良造孙伯灵渐渐从自己的思绪之中醒转过来,带着一脸平静的笑容看向了身旁的太子嬴驷。

“太子可知,自王上继位为君以来,我秦国对于紧邻我国的魏国、韩国就不断进行着渗透,以迫使他们逐渐向我秦国靠拢。”

“经过了数十年的不断渗漏之后,这项策略已经有了一个不错的效果。时至今日,我秦国虽然名义之上不是两国的宗主国,但是两国国内无论是朝局还是商业都已经深深打上了我秦国的烙印。”

“老臣如此说,太子可否猜出此番魏侯、韩侯入秦朝贺的意义?”

在大良造孙伯灵讲述这些年以来秦国对于魏国、韩国两国渗透过程之时,一旁的太子嬴驷脸上的笑容却是越发灿烂了起来。

说到最后太子嬴驷甚至抑制不住内心之中的兴奋与澎湃,大声地赞了一声,“彩。”

一声喝彩脱口而出之后,太子嬴驷缓缓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带着一脸兴奋继续看向了一旁的大良造孙伯灵。

“那依老师来看,此番魏侯、韩侯入秦朝贺,是存着几分向我秦国称臣纳贡的打算喽?”

“即使不中也不远了。”又是这么一句答复之后,大良造孙伯灵目光之中忽然闪过了一丝精光,“其实这两国君主有没有这个意思已经不重要了,当这两位的脚步踏入秦国国境的那一刻起,一切都已经注定了。”

“事实上,东方诸国根本不在乎魏国、韩国究竟有没有正式向我秦国称臣纳贡,这一次魏侯魏缓、韩侯韩武联袂入秦为王上朝贺的行动已经在无声之间说明了一切。”

就在大良造孙伯灵这一番话语刚刚落下的一刹那,两人忽然感觉自己脚下的大地忽然传来了一阵震动。

紧接着远方的地平线之上忽然出现了一红一绿两支队伍的身影,而当两支队伍之中那飘扬的魏字大旗以及韩字大旗逐渐清晰之时,这两支队伍的身份就已经被确定无误。

见此情景,太子嬴驷与身旁的大良造孙伯灵对视一眼,两人的脑海之中似乎闪过了一个相同的念头。

“来了。”

……

片刻之后,从远方逼近咸阳宫城的马车缓缓停了下来,身为君主的魏侯魏缓和韩侯韩武一前一后地走下了各自的马车。

两人脚步相合一处,望着前方不远处那一位身穿墨色玄鸟服饰的太子嬴驷,两人的目光之中更是添了几分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