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3章 隔墙掷炸弹(2 / 2)

灭火毡是军舰上首先使用,由于古代军舰木制,最容易着火,灭火毡显然能够起到一定的灭火作用。

陆军也采用灭火毡,用来营房扑救以及现在的救人,可以用灭火毡将人包起来,或者是投打他身体上的火焰。

总好过什么都不做,还是救回了好些人。

卫生员救火,身上火熄的伤员们被军工们及时地送走。

军工实际上就是民工,无所不能的中国民工,他们在亚丁港的烈日下挥汗如雨,建设着太阳能的海水淡化房;他们在苏丹的尼罗河边建堤坝、修大桥和建水库!他们在印度大屎坑边建设美丽的花园城市,他们还能拿起火枪,与军队并肩作战!

今天,他们跟随一线部队前进,及时救助伤员。

东南国老大颜常武的观念也与众不同,他认为把军人们用于勤务是个浪费,军人就是要专心作战,因此他把大量的勤务外包,如随军民工,他开出了高工资,万一挂掉的民工按烈士的待遇。

重奖之下出勇夫,中国民工根本不怕打仗,越是危险就越敢上前,趋之若鹜,这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征发民力时要用皮鞭抽打民工,用绳索绑着民工,怕他们逃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然,重要的是你得有钱,颜常武既有钱,又舍得花钱,奖励得让人喜出望外,所以,中国的军民们不怕打仗,闻战则喜,一如老秦国的国人众般“顿足徒裼,犯白刃,蹈炉炭,断死于前者,皆是也!”

语出《韩非子·初见秦》,意思是说秦人一听说打仗,跺脚赤膊,迎着利刀,踏着炭火,上前拼死的比比皆是,今天的中国人大有老秦人之风也!

包头佬投掷的物体多,导致我军前敌指挥军官阻止了军队继续向前,只有部分人员上到城墙上,看到他们被炸得左右奔走,大伙儿是于我心有戚戚焉。

岂能任你包头佬胡来!

中国人回敬炸弹,由装甲掷弹兵和飞雷炮组成还击火力向着城内狂掷。

一时间隔墙对掷,炸弹来炸弹去,你来我往的,十分热闹。

固然中国人的炸弹多,包头佬却想开了,此时不用炸弹,更待何时?

于是你炸我也炸的,大家炸得不亦乐乎。

城墙内外和城墙上,炸声一片,火球不断地迸裂,烟柱阵阵升腾,十分地热闹。

不过,双方死伤并不多,中国人看似密集,实质松散,不搞人海战术,且中国兵的护具得力,人人都上了护具!

虽然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但中国人舍得。

而正兵之外的杂兵则没有这么好的待遇,所以攻城战中没有使用杂兵。

且中国人的战地救护力量出色,只要不是当场阵亡,都运回后方治疗。

至于包头佬更是把人手散开,他们才不会傻傻地挨炸呢。

打上二个小时,城内包头佬渐渐沉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