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大战在即(2 / 2)

李晔已经在让刘崇望编练神策军,但想让其具备一定的战斗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思前想后,出于以上种种缘由,李晔觉得在这个时候都还是应该强势一些,至少不能让山南的大唐子民寒心,不能让杨守亮这类人对朝廷绝望。

这天下,李茂贞争得,朱全忠争得,秦宗权争得,李克用争得,李思谏争得……

朕就争不得?

一个多时辰过去,高克礼折返回来,躬身道:“陛下,三位将军都到了。”

李晔点头,凝声道:“宣。”

高克礼立即将旨意传达出去,没过一会儿,李晔就听到殿外太监高声唱道:“有旨,宣镇海军节度使李忠国、天威军左使武成策、右武卫大将军刘过觐见!”

早已在殿外丹陛下等候的三人齐齐一个激灵,连忙跟着内侍迈上一级级台阶。

此时正值农历七月半,长安的天气酷暑难耐,李忠国的官袍已经湿透,武成策和刘过也被晒得满头大汗,但三人都顾不得其他,恭恭敬敬跟着内侍走。

直到步入延英殿正殿之内,三人仍旧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这一切。

天子居然亲自召见我们,而且还是在延英殿这种场合,简直跟他妈做梦一样!

在唐末这个混乱的时代,地方武将地位很高,除去大帅的幕府人员,朝廷派遣的文官基本被压得抬不起头,随便一个无名小卒都敢呵斥他们。

要是钱粮给的不够,心情不好了,随时能把顶头的文官抓起来一顿毒打,这种情况下,文人们自然是战战兢兢,唯恐得罪了方镇大帅的牙兵,饶是一州刺史,也是牙将们的属下。

至于什么观察使、防御使、找讨使、制置使,算个甚么东西,牙兵发起火来,连节帅都敢杀,更不怕这些人了,强如韩愈,前往镇州宣慰王庭凑时,一进城照样被牙兵用刀架脖子。

但在京城又是一个例外的地方,泾原军乱后,朝廷对武将很是忌惮,皇帝也猜忌武将,像郭子仪、李光弼那样能出现在皇帝的大将军,已然很少了。

除了高崇文、李塑等寥寥人等,没几个人进过皇宫,更别说进入延英殿了,文臣可以陛见陛辞,可以享受面见天子接受诏对的恩宠,但武将基本上不可能。

何况是在延英殿?

中晚唐时期,大明宫主要宫殿的功能随着政治形势发展发生了变化。

外朝三殿逐步由实质性的朝堂变为礼义性质的形式大殿,一般只举行朝会,但真正的国务决策议事都在接近皇帝寝宫的延英殿进行。

延英殿位于正寝紫宸殿,两者相近,联络方便,自肃宗以后,延英殿几乎成为朝廷的中心,一般是天子接见宰相及三品以上大员议事的重地。

以武将之身,在延英殿接受天子召见,三人都没有想到,完全没想到!

李忠国虽然见过李晔,也做到了镇海军节度使的位子,但却从未被李晔正式召见过,是以此次新帝如此正式且破格的召见他,他才会万分激动。

武成策和刘过的心情跟李忠国也差不多,刘过只是在之前的长安殿宴会上远远见过一次天颜,至于武成策,则是从来没见过皇帝长什么样子。

三人心中的激动感动,已不能用言语来形容,武成策手脚发抖,咬着牙不让自己失态,怎么说自己也是武元衡的后人,虽然只是旁系,那也决不能给祖宗丢脸!

入内,李忠国嘭的一声跪倒在地,行三叩九拜大礼道:“臣六军统领、镇海节度使李忠国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见刘过和武成策发呆,高克礼呵斥道:“天子驾前,尔等何故不拜!”

两人这才反应过来,慌忙一扑通跪在地上,学着李忠国向李晔行三叩九拜大礼,山呼万岁。李晔抬手道:“平身。”

李忠国挺身而起,不敢直视李晔的眼睛,武成策和刘过二人闻声,见李忠国已经起身,这才战战兢兢的站起,但是却不敢抬头,都低着头看脚。

刘过虽然几个月前在长安殿亲眼见过李晔,但那只是远远的看,现在相隔却不到一丈,已然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在延英殿,帝王威严被彰显得淋漓尽致。

武成策呼吸急促,只觉得自己随时有可能晕厥过去。

“来人,赐座。”

李晔接下来的这句话几乎让三人兴奋得晕厥过去,连忙躬身拜谢道:“谢陛下恩典!”

三个小太监拿来三张垫子,放在三人身后,三人谢恩之后小心翼翼的跪坐下去。

李忠国想破脑袋也不知道李晔为何单独召见他。

在他看来,就算是皇帝要问军事,也应该是问诸位宰相和兵部的大人们,庙堂决断运筹总归是宰相们的事情,咱们这些武人只需要听从朝廷命令杀人就是。

武成策和刘过更不明白,皇帝为什么要召见自己一个小小的南衙将领,而且是在延英殿!

李晔并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延英殿召见他们,只是刚好在这罢了。

“尔等为朕爪牙,竭力宣诚,诛灭不臣,朕常思尔等勇武忠贞,今日诏尔等前来,乃是有一件大事需要你们去做,在此之前,你们先看看这六道进奏章。”

李晔给高克礼递了个眼色,高克礼立刻恭敬的从案上拿走奏章,再快步走到李忠国等人身前,将六道奏章递了上去。

三人一人拿了两道,随即看了起来。

李忠国早年不识字,但觉得这么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朝廷收复长安后便请了个秀才教他认字背诗,如今一般的常用字他也算认识。

刘过本为一竖子,但叔父是宰相刘崇望,他再是不想认字读书,也还是念了些经文,武成策作为武元衡后人,耕读传家,家教森严,不但识字,写些常用公文也不在话下。

起初三人还神态自若,可各自交换看完六道奏章后,眉毛已然拧到了一起。

读到李茂贞奏章中那句“非如此,凤翔将士愤怒不能平!”威胁李晔的话,李忠国更是勃然大怒,御前失态大骂道:“贼子李茂贞敢尔,料长安无人吗!”

武成策更是咬牙切齿,拳头捏得吱吱作响,虽然没有说话,但已经愤怒到了极致。

李晔把三人的举动都看在眼中,待三人都交出奏章,便问道:“朕决定保住杨守亮,此意决不更改,朕打算派遣一支兵马前去山南接管各州县,尔等以为,谁能担此大任?”

看完奏章,三人又惊又怒,却还是努力使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李忠国拱手道:“如此军国大事,理当陛下乾纲独断,忠国不敢妄言。”

早已忍不住的武成策和刘过当时就要起身请战,却被李忠国眼神制止。

李忠国虽为武将,但是却懂得为人臣的本分,知道自己一介武夫,没有教皇帝做事的道理,李晔看在眼里,猜测这家伙是跟何宁求教过的。

收起心神,李晔沉声道:“朕打算,让你们三人一起率军前往山南。”

不待三人回应,李晔继续说道:“山南进可攻退可守,财赋收入丰裕,乃兵家必争之地,对朝廷极为重要,朕苦思冥想,认为只有忠国率天威军才能把守此地,但仅凭天威军非李茂贞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