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报社主编下(1 / 2)

金采的腮帮子瞬间肿起老高。他满脸不可思议的看着庚子,难道这个人听不懂人话,自己方才不是亮明了自己的身份吗?连知府大人都有所顾忌,这个大头兵他怎么就敢打自己的耳光。心中的想法刚结束,脸上火辣辣的疼痛感就已经传进了大脑,金采杀猪一般的惨嚎起来。可是庚子却冷冷的盯着他,刘毅就站在庚子的身后,任凭金采在地上翻滚。

蔡方的额头见汗,上前对刘毅说道:“大人,这个金采有秀才的功名在身,若是传出去,恐怕会有些影响。”刘毅瞥了蔡方一眼,故意将声调提高道:“蔡大人,你说的对,此人是个秀才,虽然是个只会坑蒙拐骗百姓的废物秀才,可也是个秀才,传出去是有些不好听,不过简单,本官直接将此人打杀了,找个地方埋了,应该不会有人闲着没事干会去找这个秀才,就算是找到了,难道本官堂堂的漕运协同还治不了一个违法乱纪的酸秀才?你说是不是啊蔡大人?”蔡方愣了一下,这刘毅果然是狠人,他也不怕被别人听了去,直接在大堂上就说出杀人灭口的话来,其人跟龚俊一样心狠手辣,这样的人物可要小心伺候着。

躺在地上翻滚的金采本来还想放两句狠话,可是没想到这个年轻大人一上来就要杀自己灭口,这可真是死得冤了,自己还年轻,不过跟这个大人差不多年纪,还有大好的年华等着自己,可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在苏州府衙里面了。

他连忙翻身跪地,因为腮帮肿起来了,所以说话口齿不清,可是他还是极力的喊着:“大人,大人,学生该死,学生知错,求大人饶命,饶命啊大人。”刘毅上前一脚将其踢翻,现在他心里对这些神棍是恨之入骨,恨不得将他们抽筋剥皮。刘毅端来一张凳子,让蔡方屏退堂上的差役,他要来亲自审问一下这个金采。刘毅大马金刀的坐在金采身前,蔡方和庚子站在一边。刘毅对滚在地上跟一滩烂泥似的金采吼道:“起身跪下!”金采本来还在装死,听见刘毅发狠,哪里敢不从,跟孙子似的立刻起身,噗通一声跪在了刘毅的身前,耷拉着脑袋。

刘毅问道:“姓名?”金采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庚子上前揪住他的衣领道:“你他娘的聋了?大人问话听不见吗?”金采连忙磕头道:“回大人的话,小人姓金名采,表字圣叹。”刘毅听见金采的话,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他说他是谁?表字圣叹?金圣叹?

刘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金圣叹在后世可是了不得的文学家,而且他是一个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对于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都有点评,所以后世有一种名著的版本叫做金评版,就是说的这本名著除了原版之外还有金圣叹点评过的版本。他的评点很注重思想内容的阐发,往往借题发挥,议论政事,其社会观和人生观灼然可见。比如水浒传,他斥责“犯上作乱”,释“水浒”之名为“恶之至,迸之至,不与同中国”,反对“以忠义予之”;然而他又同情民生疾苦,痛恨鱼肉良民的官吏和行同盗贼的官军,并意识到“一高俅”之下还有“百高廉”,“千殷直阁”及其狐群狗党,结成祸国殃民的社会势力,一百零八人“不得已而尽入于水泊”是“乱自上作”,因而肯定了梁山英雄的反抗。

所以金圣叹在文学点评方面有很高的的造诣,正是因为人们从他的点评当中往往能领悟原著更深层次的意思,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正如水浒传那样,很多人看只看到了皮毛,停留在一百零八将打打杀杀的层面上,可是并没有意识到其背后反应的是政治腐败,官场黑暗,民不聊生,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反抗统治阶级,希望建立理想国度的美好愿望。而更深层次的含义就是水浒传其实并不是一本宋代的小说,而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所写的小说,所以施耐庵本人更是在通过写宋朝的事,来暗讽元朝的事。包括曹雪芹的红楼梦亦是如此,其小说背景正是放在了明代。所以金圣叹是一个很好的挖掘作者思想的人,虽然看起来有些离经叛道,但是何尝不是能真正参透作者用意的知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