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还是坚持不受,钱龙锡也站出来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可是孙承宗坚持不接受,认为三公的位子太高了。崇祯隐隐的有一些不快,王永光何等人精,知道这个时候他要站出来了。作为天官,王永光察言观色的水平可不是盖的。他立刻上前一步道:“孙阁老劳苦功高,年已七旬尚且能指挥千军万马,京师大战之时日夜巡防,力保京城不失,调集各地兵马勤王,又组建奇兵深入蓟镇重创建虏,此功微臣认为可与我大明英国公相比,更比于廷益于少保多了进取之功,授予太师有何不可,还请孙阁老接纳皇上一番美意,莫负圣恩。”
王永光这么一说可以说是一锤定音,身后几个尚书立刻纷纷施礼道:“臣附议!臣附议!”群臣固请,孙承宗也已经推辞了三次,这次是无论如何也要接受了,难为王永光了,将于谦都给搬了出来。为了讨好崇祯皇帝,王永光也是煞费苦心。就希望能保住自己的位子。
果然,孙承宗无法推辞,只能老泪纵横的磕头谢恩,直言万死不能报陛下圣恩。这才接了太保的位子。同样韩爌也得了天恩,他本来在天启年间就已经位列三孤,崇祯为了表彰他的功绩,给他进了一步,封他为太师。当然韩爌也没想到自己竟然也能晋升为三公太师,也是激动的有些语无伦次,将刚才封赏孙承宗的一幕又重演了一遍,这才接下这个位子。至于勋官和散官,按照大明的定律,两人加封左右柱国,加光禄大夫,这已经是大明无上的荣耀了。两人再次拜谢,这才大大满足了崇祯皇帝的虚荣心。
议定了这两人的封赏,自然就要谈谈一干有功军将的封赏了。其他人倒是好办,像是侯世禄,尤世威,杨国栋等人都已经是总兵衔,再往上也只能是给他们在勋官散官等虚衔上提一提,总不能一股脑的都加封兵部尚书吧。剩下的王承胤,侯拱极,孙兴等人也是升赏一级便可,比如侯拱极是参将,那就直接升一级变成副总兵。王承胤是游击那就升参将,等等。
唯一难办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刘毅,这让大家很是头疼了一番。因为刘毅和其他人不同,其他人的功劳都比较好议定,唯独刘毅的不行。因为刘毅立下的每一个功劳都是惊世骇俗,而且是多年不曾有过之事。最关键的是他才是一个千总,不过挂了镇抚使的衔。就算是升也不能连升好多级。跳的太过也不好。怎么计算的呢,很简单,第一他麾下新军四千打十万,取得了步兵消灭一万建虏的战绩,这是谁也做不了假的,崇祯皇帝和百官都在城上看见了。就凭这一点连升两级都不为过。更加重要的是他还阵斩了正红旗旗主萨哈廉,这也是大家都看到的事情。又能升一级。另外他还带领游弋军深入敌后,取得了挽回颜面的胜利。光是这份功劳也配升两级。就这三点已经能升五级了。什么概念呢。他现在不过是一个卫镇抚,一个四品武将。连升五级那可就是从一品,可以直接到总兵了。难道大明要出现一个刚刚弱冠的总兵吗,这显然不可能,可是连升五级的封赏如果不能兑现恐怕又要寒了忠勇将士的心,这让众人是好一番绞尽脑汁。
讨论到快黎明的时候,还是韩爌一锤定音,有功自然要赏,但是连升五级不现实,对刘毅这个年轻的将军来说也不好,他是大明未来的栋梁,也需要保护起来,有道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年轻得高位不是好事情。在韩爌和钱龙锡的共同建议下,众人决定对刘毅的封赏进行折中。镇抚使连升三级,实授守备参将,安庆卫指挥使,这就等于升了三级半,已经是天大的恩德了。另外对于散官和勋官也是顶格处理,本来从二品的参将一般给个镇国将军的散官就可以了,但是刘毅的散官却被破格提拔为奉国将军,勋官授予护军。金银财帛的赏赐更是不计其数。青弋军麾下将领也是至少晋升两级。同时孙承宗提议,新军损失不小,应当责成刘毅回到安庆卫之后花费时间编练出更多的新军,大明全军也要尽力效仿。以后可以将这支兵马调往辽东,配合辽东的兵马对建虏主动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