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黄道面(2 / 2)

随着恒星的演化,核聚变生出了更多的元素,超新星大爆炸让全部元素在极高温度和高压下生成了。现在宇宙中已经发现有118种元素,这些元素地球上都有存在,说明我们蓝星和太阳系并不是在原始星云中诞生,而是通过超新星大爆炸,散发到太空的二次或三、四次星云中诞生的。

这些星云在宇宙中由于万有引力作用,经过亿万年的相互吸引,终究会越来越致密,随着星云密度的增大,引力越来越强大,就会收缩得越来越快,最后形成坍缩之势。急剧的收缩压力导致星云核心温度和压力越来越高,到达一个临界点,就会激发氢核聚变。

太阳中心温度1500万K,压力达到3000亿个大气压。核聚变的巨大辐射压抵御住了收缩压,以一个巨大等离子球的形态稳定存在与宇宙中,这样一颗恒星就渐渐成熟了,进入主序星时期。

黄道面的形成原因,及其黄道面上下空间状况。

在星云快速收缩过程中,由于星云并不是规则完美的,引力到达每一块星云并不是均衡的,这样就会导致星云开始旋转,随着旋转速度越来越快,星云就会向赤道方向甩出,渐渐就形成恒星吸积盘,一个巨大扁平状的旋转云团这也就是最初的黄道面了。

恒星在中心形成后,会吸附掉整个吸积盘绝大部分质量,比如太阳就吸附掉了整个吸积盘质量的百分之九十九点八六,剩下的一点点渣渣滓滓就渐渐碰撞吸附成了行星等天体,这些天体就在依然在吸积盘的盘面附近,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围绕着太阳旋转。这就是太阳系各个行星及其他天体都会在黄道面附近的原因,其他恒星系统大致也如此。

至于黄道面垂直的空间,其实几乎什么也没有,当然也不排除极少量的小天体存在。但在这个黄道面的两边,引力是一样存在的,因为引力是与质量成正比的,其遵循的公式为:F=GMmr^2。

这个表达式表明,引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和m成正比,与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因此在太阳黄道面的两边,引力大小与黄道面一样,都是与太阳距离是成反比的。

航天器为啥不往空旷的黄道面垂直方向发射呢?

前面说了,并不是向与黄道面垂直的空间发射飞行器引力就会小一些,只是在太阳黄道面,由于行星的存在,引力表现得更为复杂罢了。

奥尔特云带比较完美的诠释了太阳系引力状态。科学家们认为太阳的引力影响约有1光年半径,在太阳系最远的引力边际,有一个奥尔特云带,主要由彗星组成,这些彗星成一个球状包裹在太阳系的边缘。

这是因为这些彗星受到一些大行星引力抛甩,而距离太阳太阳,太阳引力已经不足以把它们完全控制在黄道面上,且这些彗星不但受到太阳系影响,还受到附近恒星影响所致。因此,太阳引力在这里就以一个完美的球状展示出来。

人类发射的空间探测器,一般都沿着黄道面前行,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些探测器或飞船的任务都是探索太阳系天体,黄道面垂直方向没有需要探索的天体;二是需要借助地球自转和公转速度,以及一路上行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加速或者减速,从而减少燃料消耗,垂直黄道面发射所耗费的燃料要多很多,而且发射困难会增加很多,这样发射等于作茧自缚,岂不是很傻。

而同理,行星发动机在推动蓝星的时候自然也是需要顺着蓝星的公转进行推动了。

这样就等于初始速度就有了蓝星围绕太阳运转的速度了。

所以想要蓝星飞离太阳系就只有在黄道面进行加速,让蓝星公转的速度再加上行星发动机的推力加速两者的速度相加才能让蓝星有机会摆脱太阳那庞大的引力范围。

当然了,其实从理论的角度来说蓝星的一些网友想要借助木星的引力来给蓝星加加速也并不是不可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