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笑了几句,将贯爱做白日梦的小姐妹糊弄过去以后,白芷莎打开平板电脑,开始继续和余叶沟通剧情。
说起来,白芷莎之所以会写《美食制造商》这么一本书,还和她的家庭有些关系。
当然,这个家庭原因并不是她家厨道传家,世代开餐馆,与之相反,她家往上数三代都没有一个有做饭天赋的。
到了她妈这一代,这一点表现的尤其突出.....简直菜品感人。
这也是放假之后,白芷莎宁愿躲在学校,也不愿回家的原因所在。
基于饭太难吃这个残酷的事实,也为了脱离母上大人的荼毒,这学期开学之后,白芷莎就琢磨着自己学习做菜。
可是说着容易行着难,虽然是痛定思痛犹豫再三才做好的决定,可真到了学习的时候.....可就犯了难了。
为了在实践中体现价值,白芷莎这学期曾特地在学校外面租过一个月的房子,不为别的,就为了磨炼厨艺。
只是结果很感人,在外面坚持了不到一个星期,白芷莎就把原本两千五租来的房子,又给人一千五租了出去。
当然学习厨艺成为大师的梦想虽然破灭了,可白芷莎做菜的心却不死,为了不让自己努力了几个月学习的做菜知识浪费。
她就发挥自己的专长,走上了网文创作的道路,创作素材是现成的.....她花了几个月学习的做菜知识。
所以说,每一个现实中实现不了的梦,总有人能另辟蹊径的达成目标。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二十几岁一事无成的人都觉得自己是个作家。
这话也不是真的在形容二十岁的人是作家,而是在讲.....二十几岁,正是一个人梦碎的年纪。
没有了文秋云的打扰,余叶和白芷莎两人的沟通顿时变得顺遂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沟通很是融洽。
对于《美食制造商》之后的剧情推演和设定,也很快的就形成了完整的框架,对于故事的发展走向也基本抵定了基础。
像美食文这类写日常生活的故事,其的发展主线无非就是两个方向,一个就是主角和顾客的互动,也就是做饭的人和吃饭的人之间的互动。
这种互动精细之下其实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也就是做菜的过程和吃菜的过程。
在文学创作中,一直就有一个说法,那就是日常其实才是最难写的。
因为你写一些冲突比较强烈的故事,很容易调动读者的情绪,也更容易让人产生共情,继而让读者产生共鸣,然后就可以很快沉入到故事里。
但日常不同,因为他极少产生冲突,更多描绘的反而是生活的琐碎。
就因为这样,在日常的描写中,很容易将这个过程变成流水账式的创作,这样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厌烦的情绪,继而弃书而去。
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方法,第一个就是不断去抛出新的东西,然后吊住读者的胃口,让他有继续阅读下去的动力和兴趣。
第二个就是让你的生活描写更具生活化,更有生活气息。
当然不管是第一点,还是第二点,这两点做起来其实都很难,
就说第一点的抛新,你首先要得有新的东西让你去往出抛,再者你抛出新的东西还得让读者觉得生动有趣,而不是一味的在堆积设定。
这中间的分寸很难把握,若非天赋异禀,就需要日复一日的去累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