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大赦天下(1 / 2)

刘禅也是一惊,一向以谨慎著称的相父,这个时候怎么也出来凑热闹?

现在就搞科举。

真的行吗?

“陛下!”诸葛亮缓缓说道:“元直所言甚善,现在各郡官员严重缺乏,是可以通过科举选拔一批人才。”

“相父——”

刘禅刚欲开口,诸葛亮却又说道:“科举考试人人平等,只要拥有才学, 想要为朝廷效力的人才,都可以通过考试,来获得为朝廷效力的机会。”

大汉王朝,虽然现在依然是世家大族占据主导,但是十余年间,经过诸葛亮与徐庶的管制,无论是益州大族、荆州大族、东州大族、亦或者是新晋的关中大族们,想要如同东吴的氏族那样左右朝政,还是不太现实。

先帝称帝之初,朝廷主要重用荆州大族、其次是东州大族,最后对于益州本地氏族,则是既用也压。

关中之战后,诸葛亮慢慢做出了一些调整。

这主要当然还是因为疆域扩大,需要的人才越来越多,所以不在是特别重用某一方,也不会刻意的去打压某一方。

能者上——

无论是荆州、东州、亦或者是益州还是关中的氏族,只要你有能力,愿意为朝廷效忠,都能够得到重用。

但是——

大汉的主要权力,却始终掌控在丞相府、御史大夫府, 以及未央宫。

目前这个局面,倒也是三方遏制,即便是长期运行下去,也能起到互相制衡的作用。

丞相府主管军事, 御史大夫府主管内政。

但是两府任何的一项决策,都需要得到皇帝的认可,方可执行实施。

而且,随着刘禅不断的在各处战场建立威望,诸葛亮与徐庶其实早就开始将权利诸移交皇帝。

若是所有的大臣,都如徐庶、诸葛亮这般忠心。

他们大可以不必这么做。

但是他们不敢确定,若是将来他们百年之后,后世的继任者们,能否也像他们这般忠善。

所以,军事、内政、皇权,他们想要达到一个平衡,可以互相制衡,又互相促进,如此通过他们的努力建立的新大汉,或许将来才能长治久安。

相比较起来,刘禅自然更信任诸葛亮。

毕竟历史上的诸葛亮,可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至于御史大夫徐庶,虽然史书上的名声也非常不错,但是毕竟他在历史上的高光时刻并不多,因为后期入了曹营,他就更多的是选择躺平,按部就班。

现在可不同,他重回汉营, 而且又被予以高官后禄。

权力这个东西很奇妙。

比如曹魏的先祖曹操,一开始不也是想要名垂青史,成为一个对朝廷有作为的人吗?

可是后来呢?

随着权力越来越大,他可就舍不得放下手里的权力。

当然,徐庶不是曹操。

还有就是朝廷还有诸葛亮这样一个人在这里。

截止目前来说,徐庶并未让刘禅失望,他也是一位非常忠心的大臣,并未因为权力越来越大,就改变初心。

大汉朝廷,主要权力在刘禅、诸葛亮、徐庶的手里。

所以当诸葛亮、徐庶俩人同时认可科举考试,其余的大臣们这个时候,也只能跟着附和。

因为他们都知道,一旦徐庶诸葛亮认可,皇帝多半都会同意。

“臣等附议!”

看着一众大臣,都支持科举考试,刘禅其实挺满意的。

因为一旦科举制度得以建立,制衡汉晋的世家,很快就会被士子们逐渐取代。

“好!”刘禅朗声说道:“既然诸位爱卿皆认为我大汉应该科举取士,朕也不能寒了诸位爱卿的心。”

“明年开春,开科取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