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九九章 世家制度不适合战时(2 / 2)

晋末多少事 然籇 2661 字 2023-02-20

“逸少之前告病还乡,是朝廷之损失。现在正是用人之际,逸少不妨亦在建康府为陛下分忧。”司马昱微笑着说道,“尚书那里本就缺人,逸少为尚书辅佐,如何?”

“臣遵令!”王羲之慨然说道。

不过在悄然退回到自己的位置处后,王羲之抬头看了一眼司马昱,心思复杂。

会稽王表面上没有说,但是明显已经不信任琅琊王氏了。

留下自己,何尝不是留下人质?

————————————-

王洽倒不是第一次来寿春了。

只不过上一次来寿春的时候,是为了经过这里北上青州。

当时王洽也只是匆匆领略了一下寿春的繁华而已,感慨于关中都督府能够在短短时间内把寿春这四战之地建设成这般模样,的确是有几分本事的。

不过那个时候的王洽,对关中新政不能说心存不满吧,但也是恨之入骨了。

所以看这一切亭台楼阁、车水马龙,自然都是心存偏见的,也很容易将这一切的成果都归功于寿春的地理条件,不打仗的时候这里是四方通衢之处,所以有往来客商带动经济的发展、民生的恢复,都是情理之中的。

而这一次再来,心态显然也已经有所不同。

青州、徐州走这一遭,一路上见到了北方的荒凉破败,见到了白骨露於野,这是王洽在江左只凭借文字无法想象的。

就像是“人相食”三个字,简短而平淡的语气,很容易让人忽略,即使是细思极恐,那也是自己脑海中勾勒出来的一番画面而已,不见得真实,而且也往往远没有真实来的那么残酷,毕竟人性,尤其是没有经历过动乱的人性,还是美好的,想象不到兵戈之下都会发生什么。

除此之外,王洽也曾经尝试着在济南郡和琅琊郡聚拢世家子弟,将江左推行的这一套搬到青州,结果却发现,自己不过是在异想天开。

只有江左那样的人口、经济和太平,才能够给世家提供茁壮成长的土壤。

在青州这般混乱之中,世家?

别说是顶级豪门了,全部的资源都掏出来,尚且无法供应出一个小小的二三流家族所需要的底蕴和人才。

一切的财富、一切的钱粮以及一切的人力都必须要被调动到极致、用在刀刃上,才能够勉强维持整个社会的运转,艰难供应大多数人、甚至都不是所有人的温饱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江左那样世家割据乡里、家族之间自成一体,甚至能老死不相往来,显然是不现实的。

因此王洽不得不得出一个结论,世家制度或许能够源源不断的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极大地促进城镇乡野的社会发展——世家的确在乡野村寨之间的统治力和管理能力要强过一般只能下沉到郡县的朝廷,能够更好的在一亩三分地上安排人力、调动物资——但是一旦上升到州郡层次,世家的存在显然极大地削弱了物资的流转、人力的调遣。

和平时代的打打闹闹,世家的存在就是基层的定海神针。

但是战争年代的狂潮席卷,世家的存在就是整合力量、集中对敌的拦路虎。

相比之下,跳出了世家制度的杜英,的确建立了一套更适合于这乱世、这凋敝民生的制度,所以关中对于江左的优势,不在控制的地方有多大、治下的百姓有多少,而在于能够调动这一片土地上多大的潜力,而在于······未来。

王洽不想承认自己从小接受的教育是错误的、所捍卫的制度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