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黄眉本来是在前线的,但杜英既然来了,苻黄眉肯定不可能来见都督一面的行动都没有。
书院祭酒罗含倒是一直在洛阳,主持洛阳龙门书院的修建,目前看来罗含已经打算把此地作为天下文枢所在了,毕竟相比于长安偏居关中,还是河洛更为天下之中,也更能吸引南方的人才,且长安那边的书院其实也已经书声琅琅、香火鼎盛,未来说不定可以形成长安城南书院和洛阳龙门书院并立的文风鼎盛景象。
当然,杜英也意识到如今书院的势力膨胀过快,并且有一种无序增长的架势,所以在巴蜀的时候就已经下令着手对书院的管理层进行拆分。
在此之前,各地的书院统一在关中书院的名牌上办学,并且在一切重要事宜上不得不听从关中书院的统一安排指挥。而很显然,罗含本人是个典型的学者,手底下又是一群没有经验的年轻人或者是富有名望但同样管理手段欠佳的大儒。
所以在管理上的放养状态很容易就会出岔子。
杜英拆分书院,给予各地书院更多的自主权,就能够让书院针对本地的需求招收人才,且不需要担心人才源源不断的汇聚向长安、洛阳等大城,从而导致本地留不住人才。
关中、河洛等地的乱世才算是刚刚有所平静,所以不用指望着在乱世里颠沛流离的人们有什么安土重迁的思想,人才向着安全且经济繁荣的地方流动是情理之中的,在太平盛世尚且如此,在乱世只会更加突出这个问题。
各地有了办学的自主权之后,至少可以截留一部分人才,不必要做什么事都需要看着关中书院等大书院的脸色、唯唯诺诺。
这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避免长安或者洛阳等城池一家独大的现象,只有各地州府都能够留住人、培养人且为自己所用,那么本地的经济民生才有提振的可能,同时还能避免这么多本来应该可以在乡土崭露头角的人才,客居长安、平白埋没。
杜英也没想到自己在千年之前就要面对首府吸血的现象,所以之前的确忽略了这些问题,好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因此,现在的罗含,是洛阳龙门书院的祭酒,书院的名字前面也不再出现“关中”两个字
而他关中书院祭酒的位置则被殷浩接管了去,纵然殷浩的口碑已经在之前北伐的时候败坏的差不多了,但这些年一来已经被时间冲淡了很多,二来一代名流大儒,便是大家嘲笑,也只是嘲笑他不会领兵打仗偏偏要逞强,结果丧师辱国,倒也不会嘲笑他在学术上有什么问题。
这个的确是嘲笑不起的。
所以殷浩接管已经完全成型的关中书院,并没有什么问题。
苻黄眉是赶到洛阳等候杜英,罗含本来就在洛阳,这迎接的三人里,几乎和杜英同时抵达的,反倒是洛阳本地太守张湛。
张湛是大司马府降人,后来政绩出色,历任新平、许昌等地太守,虽然一直在太守的位置上打转,但是如今所担任的洛阳太守,那也不是人人都能胜任的,算是比普通太守高半级。
副省级城市了。
大家都看得清楚,也就是张湛的背景有点儿问题,如今都督府正和大司马府处于敌对,他这种早年和都督府为敌的,身份的确要比罗含这种直截了当投靠都督府的来的尴尬,否则恐怕早就扶摇直上、担任刺史了,何必还要再跑到洛阳太守任上走一遭。
张湛对此也心知肚明,所以在此任上更是勤奋,这些时日一直在视察洛阳各地郡县的防务,核对税收、确保春耕,若不是杜英来了,他说不准还不会往回赶呢,算是把杜英提倡的“绝知此事要躬行”给贯彻落实到了极致。
毕竟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在不同人的手里可以操作出来不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