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去秋来,不过十余天的功夫。
天空中飘下来的雨,已经没有了夏天的磅礴霸道,而是细细密密,吹动的风中则多了丝丝冷意。
一场秋雨一场寒,笼罩在塬上的闷热,在这秋雨之中一扫而空。
不少士卒在雨中尽情的奔跑,张开手臂、昂起头向着天空,任由风雨洗刷身上的汗和尘。
杜英的心情也不错,因为今天他收到了从华阴传来的信,法随已经带着小师弟们下山,并且成功和老牛汇合。
在之前的华阴之战中,老牛的身份已经彻底浮出水面,索性摇身一变,变成了关中盟驻扎在华阴的参谋,负责沟通联络华阴守军。
随着桓温大军的展开,原本更像是突出部的灞上防线,已经在东西方向上拉长,桓温更是没有余力照顾蓝田、商洛等后方,因此向杜英请求施以援手。
尤其是关中盟的人本来就更清楚关中本地的风土民情,和百姓交谈也没有什么阻碍,因此往往事半功倍。
对于桓温给的这个机会,杜英当然也牢牢抓住,立刻从蒋氏、周氏等后方坞堡抽调人手,入驻蓝田。
后来又如法炮制,组建了一个个三五人为基础的协调小队,全部都挂上关中盟各曹司的名字,派驻到华阴、商洛等地。
桓温倒是对杜英的这个积极主动,并没有太多的反对。
本来军队的任务就是打仗,桓温也不可能寄希望于自己麾下人数不多的军队,既能维持地方秩序,又能够在前线屡克强敌。
而荆州和巴蜀的官吏也不好轻易抽调,在这些地方的官场上,桓温好不容易取得了优势,让荆蜀逐渐变成自己的后盾,而一旦自己抽调走了忠心的下属,自然又给了江左世家可乘之机。
因此桓温宁肯相信杜英,也只能相信杜英。
更何况别看杜英的动作很快,但是实际上派遣的人不多,并没有想要跟桓温幕府直接抢夺地方统治权的意思,显然杜英也并不打算直接试探桓温的底线。
对此,桓温满意还来不及呢。
像是老牛这样已经暴露的原杜家密探,此时自然也都变成了这些协调工作组的一员,没有谁比他们更熟悉本地的情况了。
现在驻守华阴的戴施,有任何政令,都需要先请教于这些关中盟的人。
没办法,桓温意欲将关中变成新的后方,而且江左世家又注定了不可能眼睁睁看着桓温得逞,双方未来注定要在关中有权力上的争夺厮杀。
所以此时桓温以及其麾下的将吏们,需要尽可能拉拢关中盟,再借助关中盟拉拢关中百姓。
现在的百姓,尤其是那些还算是有点儿地气的小坞堡之类的,只能选择支持王师,可是等到王谢世家大举北上之后呢?
有了多重选择,而且又都是来自于晋家朝廷的实力,甚至江左世家更根正苗红,当然架不住人家再作冯妇,继续开始左右摇摆,甚至干脆倒向江左。
而今老牛已经在华阴妥善安顿法随等人,而关中盟派出的车队也会在两天内抵达。
这是一支由关中盟商贾组成的车队,意味着关中盟攫取财富的触角将会深入桓温控制的地盘。
杜英虽然并不觉得桓温会真的对自己的师父做出不利的事。
但是他和王猛还是担忧借助桓温麾下兵马护送师父他们的话,保不齐桓温就升起来什么心思,邀请师父去喝个茶之类的,甚至干脆扣下人,作为人质。
所以还是自己的车队护送,来的靠谱。
桓温可以扣下王师护送的几个人,但是根本无从扣下关中盟整个车队。
那意味着和关中盟的割裂。
所以保险起见,杜英还是让法随等车队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