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辽总督喻安性和蓟辽督师袁崇焕两者挂衔一样,都是兵部尚书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平级。
虽然表面上,受到袁崇焕的节制,但实际上,可以说有事大家商量着办。
袁崇焕是容忍不了这种情况的,很快,喻安性就出事了。
崇祯二年蓟镇因闹饷兵变。这又是一起闹饷兵变。
宁远兵变,辽东巡抚毕自严自杀。从此不再设新的辽东巡抚,袁崇焕兼职了。从此没有人能牵制他了。
辽东巡抚是朝廷为了牵制和平衡辽东经略的权力而设立的。就像熊廷弼和王化贞一样。
蓟镇兵变,导致喻安性在闰四月下课——“回籍聽勘”(《崇祯长编》)。
喻安性下课后,朝廷任命刘策接替,但是刘策明显品级就比袁崇焕低。
也因此,他根本没有和袁崇焕平起平坐的资本。在多数事情上,刘策必须要受袁崇焕节制,基本袁督师说什么就是什么。
喻安性现在在台上,不过他明年五月前就滚蛋了。他也算因祸得福。他因为人事争端被解职,刚好躲过了明年的建奴大入侵。
继任者刘策就成了替罪羊,上任半年都不到,屁股都没坐热呢。皇太极打来了。因清兵入大安口,不能御,罢,次年正月弃市。这下子脑袋都没了。
杨凡有时候坐在那里感叹,圆嘟嘟上来后,已经有辣么多人倒霉了。可怜我们的毛文龙大帅,一点警觉性没有,真是不知道说他什么好了。
林月如解释说,辽东经略是负责辽东军务的最高官员。只管辽东。权力实际比蓟辽总督小。
蓟辽总督能插手辽东事务。而辽东经略不能插手辽东以外的事务。
而蓟辽督师的前身是辽东经略,其设立与明朝万历年间的抗倭援朝战争有关。当时是临时性职务。
首任正式辽东经略为宋应昌。万历年间,建州女真崛起,再度重设,变为固定职务了。
其目的是为了应对新兴的后金势力的威胁。
1619年的萨尔浒之战爆发后,明军屡战屡败,最早担任蓟辽督师的是孙承宗。
在此之前,辽东最高职官为辽东经略,一般挂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衔。其职权在于管辖辽东各个卫所军队、营兵总兵的军队,辽东巡抚以下的文官等。
可见,其官职等级比较低。比蓟辽总督低了一个大档次。人家是挂兵部尚书衔的,而你这个辽东经略就挂个侍郎衔。
但此时身为兵部尚书,并亲请行边,督率军队的帝师孙承宗,自请督师。就无法再以经略为官名了。
为了符合他的官位、身份,天启皇帝“诏给关防敕书,以原官督山海关及蓟、辽、天津、登、莱诸处军务,便宜行事,不从中制”。
所以辽东经略之后没有了,变成蓟辽督师了。
职级和权力全都上升了。管辖范围比蓟辽总督大多了。把山东、登莱、东江等都拉进来了。
但职级上,蓟辽督师和蓟辽总督平行存在,职级相同,地位相同,但名义上蓟辽督师节制蓟辽总督。这两个职务都挂兵部尚书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蓟辽督师一职在明朝末年经历了初设、取消、复设三个阶段,而蓟辽总督的职责划分也伴随着蓟辽督师的取消而随之转变。
袁崇焕崇祯二年被杀后,朝廷再也没有新任的蓟辽督师,他是最后一任。实际上蓟辽督师明年就废除了。只剩下蓟辽总督还在三屯营了。
蓟辽总督和蓟辽督师虽皆含有“蓟辽”二字,但其职责并不相同。
蓟辽总督实际上负责蓟镇防务,而蓟辽督师则负责辽东防务,但是两者又有相互支援之职责,蓟辽总督镇蓟援辽,而蓟辽督师则镇辽援蓟。
袁崇焕这一任能有这么大权力,完全是崇祯给的,属于特事特例。
这件事一开始杨凡没有搞清楚,完全是被绕的一头雾水。后来小娘皮,反复给他讲解,甚至用小手摇一摇这个傻子的脑袋,看看里边进了多少水,总算让杨凡弄明白了。
杨凡看着手里的三份命令,终于知道蓟辽总督是怎么和圆嘟嘟分权的了。
但杨凡对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所谓牵制、制衡原则不太感冒。
制衡个屁,没事的时候,争权夺利,狗扯羊皮。看似制衡有效。
有事的时候,互相推诿,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除了官僚主义,不作为,还有个屁的好处。
不过,既然命令来了,杨凡也下定决心,准备出关了。
这还是杨凡第一次带兵出关作战,出于慎重考虑。他决定,召集各路头头,先开个会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