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流传华夏千古的话,道尽了多少穷人的辛酸自嘲,又道尽了多少底层百姓的奋斗历程呀。”黄重真悯其孝义,便在打磨之余谆谆教导。
有时兴致上来了,还会给他们讲讲水泊梁山的故事,以及断文识字的技能,还有擒拿厮杀的技巧。
尤其是太极,对于这些还有许多成长空间的小年轻大男孩们,是很有好处的。
吴三桂对此持质疑态度,认为会被有心人猜出身份。
黄重真却道:“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我挺喜欢我族尚武之风盛行的。况且太极乃是国粹,是国粹就该发扬光大,若是敝帚自珍,便迟早会失传。《水浒传》连建奴都好多人看过了,没道理本国百姓却无缘得见。”
“好吧,谁叫你是我大哥呢。”吴三桂点点头,便不再置喙。
吴三桂看得出来,虽只短短半月,但这些孩子对于自己等人,尤其是那个处事果决,手段狠辣,却隐含善良的少年,已产生了敬仰之情,乃至于十分依赖。
然而带着他们去登莱见袁可立,甚至是将他们带回辽东,显然都不合时宜。
届时一顶蛊惑乡民聚众作乱的帽子扣下来,便是袁大帅都要吃不完兜着走。
即便这些所谓的乡民,其实早已经被那些尸位素餐的当权者所忽视,甚至抛弃,但凡抓到便连最后一块遮羞布都要盘剥走。
于是,吴三桂思前想后,破天荒地的提出了一个靠谱的建议。
——在进入山东半岛之前,让这些被裹挟着做了一路苦力,也学了不少本事的孤苦伶仃的半大孩子们,携带着一定物资,找个无人的山窝窝,自力更生。
黄重真对于吴三桂能够产生这样的念头表示很欣慰,于是欣然同意,还说:“那此时便由你安排吧。”
不知从何时开始,吴三桂对于重真的指使非但不再排斥,还很高兴他能分派点活儿给自己,于是便满心欢喜地执行去了。
看到瘦得只剩一副皮包骨的孩子们依依不舍,相顾无言的样子,他免不得便要恐吓再加安慰一番,还定了一个五年之约——好好活着,五年之后,再行相遇。
这让黄重真怀疑,这小子也被人穿越了,因为五年之后,被袁可立治理得欣欣向荣的登莱军镇,差不多也要乱了——吴桥兵变。
非但毛文龙的几号痞子手下,会在那场动乱中反水大明,投降后金,便连接替袁可立成为登莱巡抚的技术人员孙元化,也将间接而死。
并且,若重真没有记错,这场兵变最后就是由吴三桂带兵摆平的。
彼时的他,也已经由一介小小守备,升为了关宁军中举足轻重的重要将领。
“冥冥之中,似乎自有天意呀。”结合自己穿越而来的神奇经历,黄重真抬头望向冬日多云的天空,暖阳忽隐忽现,便如神祗的一只硕大巨眼,有感而发。
而在这样的乱局之中,存人,永远都是一个民族得以复兴的基石。
山窝窝的地址,是由精通祖国山川地理的黄重真,亲自挑选的。
因为首的三个小家伙——大狗,二牛,三胖,小小年纪便已学人桃园三结义成了兄弟,却又皆打记事那天起便不知自己姓什么。
于是,又得重真建议,取“华夏”其中一字为姓,唤作华大,华二,华三。
现时大明多得是无名无姓,只有一个破名好养活的孤苦孩童,正好以此类推。
这三个半大的孩子领着一群更小的家伙,用双手扎起一圈篱笆以拒野兽的落脚点,整饬田地,很快便形成村落规模,并取名为——华庄。
百十名孩子在此习武耕作,识文断字,倒也自得其乐。
只是少了那些凶巴巴的好人,多少有些失落。
于是,便又暗中关注着山外局势,翘首盼着五年后的相遇快些到来。
从关宁到辽沈,再到马兰峪山海关,直至京师登莱。
从吴三桂济尔哈朗,到姜瓖马世龙,再到王朴曹变蛟,直至华庄诸孩儿,以及顾炎武黄宗羲卢象观等人。
黄重真很高兴自己的默默努力,多少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些人,聚拢了一些人,帮助了一些人。
就像下围棋时落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棋子那样,有用无用,日后自有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