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局之内,一大票人正围坐在一起,协商着报纸发行的事。
在经过数天加班加点的忙碌之后,《华夏日报》的创刊号样报总算是已初现雏形,就等付印了。
在这个没有电脑排版的年代,办报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原本后世一天就能出一份的报纸,在这个时代竟然花了差不多足足一个星期。
当然,这其中有大家都还不熟悉业务的缘故,而最为关键的,则是大家一开始所写出来的文章,并不符合郑经的要求,被迫经过了反复的修改。
就好比说,郑经曾交代顾倾城,让他写一篇关于豫州花魁大赛的纪实文章。
尽管豫州花魁大赛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时间,但是在这个信息极为滞后的时代,从娱乐八卦的角度来说,也确实还具备报道的价值,尤其是可以变相给醉香楼打打广告。
顾倾城也不否认这一点。
只不过在写的时候,他是按照自己的风格和习惯来。
在这个纸比肉贵的时代,文人是很珍惜纸张的,因此在文字表述上,会尽量采用文言文,能三个字表达的,绝不用四个字。
只不过那样一来,就稍稍有点隐晦难懂了,尤其是那些仅仅只是识字,但文化水平并不算高的,就未必能看懂了。
于是乎,他刚写了个开头,就被郑经否了。
“不行,必须得换成蒙童都能看懂的白话文,将文章内容尽量口语化。”
这是第一次被否决。
“你这写法不行啊,一点八卦趣味性都没有……这样,我来给你换一个标题,你按照这标题的意思去写。”
第二次被否,则是被郑经把标题换成了《苏窍窍的反转:不为人知的豫州花魁大赛内幕》。
典型的后世新媒体文最喜欢用的震惊体。
可就算是这样,顾倾城所写出来的文章,最终也还是没能如郑经的意,最后逼得他不得不亲自动手操刀。
在细细询问过去过现场的那些士子之后,一篇文章新鲜出炉。
开篇是赛前实力分析,大写特写清风楼的秦宓宓有江南第一才子顾倾城助力,如何如何有夺魁希望,群芳阁的胡赛花则是有北华的叶长春撑腰,也如何如何厉害,反倒是醉香楼的苏窍窍,几乎被所有人所不看好。
为了彰显这一点,他在文里还不惜大写特写德王妃为了不至于输得太丢人,不惜不远千里从会宁拉会宁第一才子过去当助力之类的。
总之,苏窍窍的开局被他写得很凄惨,而重点则是放在对手的助力如何如何强上面。
接下来,自然是写三绝公子的突然冒出,打了清风楼和群芳阁一个措手不及,重点写苏窍窍在第二轮表现得如何如何好,那首《青玉案·魁首》又是如何如何的惊人。
为了把那种八卦的味道给写出来,他不惜把清风楼的袁妈妈在赛前如何如何挑衅颜月月,豫州宋提学在台上的惊愕,秦宓宓和苏窍窍的参赛诗词碰巧都是《青玉案》等都给写了进去。
至于重点,不用说,那肯定是写《青玉案·魁首》如何如何好,三绝谱法及和弦技法又是何等的惊艳之类的。
接下来就是写决赛的各种巧合。
比如说在赛前,三绝公子的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出,让席希明都惭愧得不好意思把自己的新作给亮出来。
……
不得不说,这篇文章确实是写得足够精彩,很具可读性,写完之后,连书局内的所有人都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然后一个个都称妙。
可问题是……
你这样踩着顾倾城、席希明、叶长春去对比三绝公子如何如何了得,是不是太不要脸了一点?
“这是为了满足大家猎奇的需要!”
郑经倒是有厚颜无耻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