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此人确实有毒!(2 / 2)

大夏状元郎 近墨黑 2498 字 2021-12-29

他立即又虚心地请教了起来。

“比如说对财富的欲望,如果你能看透一点,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够用就好,对它自然也就看淡了,根本就用不着刻意去控制。”

郑经直接举起了例子。

“又比如说权力和名望,来之不易,失去却容易,稍有不慎,还会带来灾难,也属于身外之物,自然也就看淡了。”

又一个例子被他举了出来。

财富、权力、名望,这是人欲中最具代表性的三大欲望,很少有人能看破,因此不管是在中国文化里,还是西方哲学心理学中,都对其有着广泛的论述。

区别在于,中国传统文化是用文言文表述,惜字如金,隐晦难懂,而晚上起码好几百年的西方哲学,则是长篇大论,说得更透彻一点而已。

比如说在叔本华的幸福论里,就把幸福的来源分为两类,一类是人本身所拥有的,无法被剥夺的,比如说智慧、知识、健康、性格、修养等,统称为人格,另一类则是财富、地位、荣誉等,来之可能不易,但却又随时可能失去被剥夺的。

在这两大来源里,自然是重前者轻后者。

而郑经现在的说法,则算是中西合璧。

“又好比说口舌之欲,如果你能看明白,不管再好吃的东西,最终都会化为粪土,自然也就看淡了,不会过于去强求。”

他又补充了一点。

毕竟在中国文化里,对于欲望,指的是七情六欲,其中就包括口舌之欲。

“情绪这东西也一样,喜、怒、忧、思、悲、恐、惊,任何一样,都属于人之天性,控制是没用的,只能像治水一般,疏之导之。

“而疏之导之的奥秘,就在于准确地认知它们,清楚什么是值得,什么不值得,自然也就淡了。”

他最后把七情六欲里的情字也顺带提了一嘴。

于是诸糅真人又被震惊到了。

为啥?

因为他发现,论对欲望的理解,郑浪之似乎比圣人还要高深上几分。

其实在道家,关于欲望的论述其实并不少。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这是《道德经》里的。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惊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这也是道德经里的。

“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这是《清静经》里的,据传也是老子所说。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这还是老子所说。

所有的这些,都是劝人控制欲望的,而没有讲怎么来控制欲望。

那欲望真是可控制的吗?

欲望这东西,似乎真是人之天性,就如人饿了就得吃东西一般。

既然是天性,就属于天之道,不能违逆,只能疏导。

而疏导的秘诀,就如郑浪之所说:准确地认知它们,清楚什么是值得,什么不值得,自然也就淡了。

这也符合道家道法自然的理论啊!

这么说来,连圣人也确实有认知不到位,不如郑浪之的地方?

此人确实有毒!

诸糅真人也得出了这样一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