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忠义巡社(2 / 2)

然而历年以来,哪里听说过朝廷要组织什么义军呢?现在刘文昊和张元干等人的意思非常明确,那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给义军一个合理的名分,让大家共同保卫乡土,抵抗侵略!

说实话,李纲自从来到河东,他便处处受到掣肘,不仅指挥不动任何禁军部队,连那驻守在各地的厢军也没人听他的号令。

没办法,北宋就是如此,“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别说你是河东、河北宣抚使,哪怕你现在还是宰执,也照样没人鸟你!

再一个,大宋军队将领更换频繁,那更戍法可不是空谈!因此,在看到这样一个弊端以后,李纲就有改变现状的想法。

没错,他李伯纪是想效仿王安石来一场变法!

当然,李纲所谓的变法可不是那么复杂,而是针对大宋军队的变革。

首先来说,大宋有三冗,分别是冗官冗兵和冗费。冗的意思就是多余,而在北宋末年,这种情况愈演愈烈!

特别是在军队之中,吃空饷的人比比皆是!

要不然,李纲怎么会处处受到掣肘呢?

所以,针对这个问题,刘文昊一针见血的指出,可以设立“巡检使”一职。所谓的巡检使,在李纲看来,他们的地位不高,相当于禁军都头,所以在军队里很容易编制。

也就是说,巡检使地位官阶都不高,朝廷容易掌控,同时又可以很久都不更换,便于熟悉军务。

曹溪也凑了过来,看到刘文昊的奏章也是连连点头。

“相公,没想到这刘子明年岁不大,想法却颇为老成啊!”

可不是么,如果按照刘文昊的设想,李纲在河东河北颁布这样一个命令,那么河东河北数百万流离失所的百姓,也就有了盼头!

李纲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问向张元干:“仲宗啊,这些日子以来,听说你们赚了不少银钱啊……”

张元干能说什么,只能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但他却也说了实话:“禀宣相,下官和刘子明确实是赚了不少,但却都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

说到这里,张元干饶有兴趣的又将寿阳发生的事情讲了一遍:“宣相,如今寿阳的城防早已今非昔比,就算是女真人前来,也一定能守得住!”

李纲对于张元干和刘文昊在寿阳的表现十分满意,而他却并不知道,玻璃厂自打量产以后,寿阳如今可以说是河东最为富裕的地方。

就算如今北方战端开启,可寿阳的玻璃却并未停产,而是在刘文昊等人的安排下,继续保持原有的产量。

所以张元干才会这么有底气!当然,在那匠人营之中,刘文昊的目光始终放在防城利器上面。

虽然水泥和火药依旧没有什么发展,但他却觉得,假以时日,火药和水泥等物必定能研究出来,毕竟离他系统开启的日子也不远了!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