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预料到的是,科涅夫那边对于马拉申科所部为何会在短短一天时间内,直接“方向迷失”了一百多公里距离感到大惑不解,真要说迷路了的话这也未免有些太过于离谱。
但事已至此,马拉申科已经是马上要走的人,部队隶属也重新回到了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而不是他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指挥权现在已经在瓦图京手里、而不是他科涅夫的手上,这是朱可夫亲自起草的电文中明确提及的一点,所以领袖师现在可是实打实的“客军”。
到了这种时候,科涅夫发现自己就算是现在想要追查些什么,也已经来不及、更有些力不从心了。
前线战事依旧打得火热,波兰南方德军集群虽然早已阵脚大乱、全线败溃,还被马拉申科率领的领袖师绕后迂回、穿插分割打的腹背受敌又草木皆兵。
已然成了败退跑路都疑神疑鬼、更无谈组织纪律的很难逃多快,偌大的战场上几乎到处都是大大小小、散落各处的德军战斗群。
如此这般前提下,科涅夫想要扩大战果、趁着这大好形势最大化歼灭敌有生力量、完成战略目标都还来不及,又怎么可能在这时候对一支快要走的客军部队搞战场调查?他显然没这个功夫、更没这个条件。
更重要的是,来自总参部的另一份电报已经明里暗里给自己点了名,在领袖师相关的问题上最好不要再过多纠缠、能少一事就少一事,斯大林同志已经加强了对领袖师实时消息的关注,从原先的每周过目一次领袖师战报,改为了现在的每天都要附一份简报在战况汇总里,而且还要求务必详实可查、不能有纰漏。
官能当到元帅这个份上,你要是还傻不唧唧地连一些很简单的事都想不明白的话,那真得怀疑一下你这个元帅到底是怎么混上来的,就这智商跟情商也配当元帅?而科涅夫很显然并不属于此类情况,所以其会做出的理智选择也就不难猜测了。
“我们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司令员同志,但领袖师最终还是被调走了,或许有什么我们之前没能料到的意外情况发生。”
手握着总参部那份刚刚发来电报的方面军参谋长有些懊恼,毕竟付出了努力却没有收获回报、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感觉确实令人失望,但站在窗台边的科涅夫倒显得对此不那么在乎,至少是表面上看起来如此。
“但至少我们尝试过了,只要努力过就不会有遗憾,我是这么认为的。”
“至于领袖师的归属.....东普鲁士方向上确实也更需要他们,这么做理所应当。归根结底还是这样的试验性合成部队来的太少,全红军也只有这么唯一一支,如果这样的部队有好几支的话,情况也不至于如此。或许我们该向上级申请组建自己的合成试点部队了,有些成功的经验是时候铺开了,不是吗?”
马拉申科可不知道此时此刻的科涅夫在谋划着些什么,更不知道这位大佬在想些什么、当然也没兴趣。
只是有一件事倒是让马拉申科感到有些意外,事先完全没有预想到的那种意外。
就在马拉申科在站台上处理完了最后一点事宜,准备搭乘奥斯维辛集中营这鬼地方本身就有的火车动身离开时,一道匆匆而来的身影却拦住了马拉申科的脚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