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其它部队确实可以弥补领袖师调动造成的战力缺失,道理上来讲是这样。但也应该注意指挥员之间的默契与配合,尤其是马拉申科与瓦图京已经共事良久,而与科涅夫同志还从未有过交流的前提下,部队的调动过程还有于整个方面军来讲的熟悉度、配合度问题,大战在即的当下都是应该要格外考虑到的。”
要说朱可夫说的这些话对不对,那必然是没问题的。
马拉申科跟了瓦图京这么久,从库尔斯克一路打到切尔卡瑟再到巴格拉季昂。客观事实也充分证明了这是一对配合良好、熟练度颇高的上下级搭档,至少朱可夫自己觉得马拉申科和瓦图京配合的表现,不比自己当初指挥马拉申科时的那种熟悉感觉要差。
除了能满足科涅夫可能潜在的一己私欲,晋升元帅之后再手握领袖师指挥权一时间风头无量以外,朱可夫想不出乌克兰第一方面军这么强大的战略集群部队,还有什么理由一定要得到领袖师这么一支特殊的部队作为战力补充。
就像自己那天夜里所想到的,军事为政治服务,但军人总是无可避免地受政治影响。
朱可夫不想对科涅夫那边多做评价,他怎么想以及怎么做那是他的事,自己只需要就事论事地回答好斯大林同志的问题即可。
“嗯......”
很显然,朱可夫的话对斯大林同志造成了某些触动,但这种触动显然还不足以造成决定性效果,斯大林同志仍然在思考一些朱可夫目前所考虑不到的事情。
而“去找马拉申科谈谈,他正好就在莫斯科,我想听听他的个人想法”这句话,就成了朱可夫从慈父同志那里受领的最终命令,当然也是第一次领到这样的一则命令。
毕竟,斯大林同志以前可从没有过因为部队调动的问题,而专门要求去征求一位坦克兵少将指战员对此意见如何的先例。但在马拉申科的身上“无先例可循”已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朱可夫自己对此的感觉都是“早就麻了”,索性也就见怪不怪地直接领命而去了。
尽管当面见到了马拉申科不假,但这事件的整个过程,朱可夫却是不打算也没有时间对马拉申科完整叙述的。索性就简单叙述之后直接抛出了问题,就等着马拉申科会如何作答了。
面对朱可夫抛出的这突如其来问题,马拉申科也是从一开始的惊讶中用了好一会儿功夫才慢慢回过神来。不多时的思考似乎并不能成为马拉申科有所犹豫的理由,紧随其后脱口而出的回答倒也是正如熟悉马拉申科的朱可夫所料。
“元帅同志,我想继续跟随瓦图京大将作战,如果最终的结果确实是这样,那么请代我向科涅夫元帅转达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