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40型钨芯穿甲弹全部被跳弹弹开的最终结果尽管在马拉申科车组看来理所应当,但对于刚刚接手了三号J1型中型坦克的德军来说却不是这么回事了。
押送新坦克交付到他们手中时的后勤军需官曾信誓旦旦地保证,换装了60倍口径50毫米主炮的这种新型三号坦克绝对可以有效对付苏联人的坦克,不论是T34亦或是KV1,从理论上来说都可以被经由这门主炮发射的40型钨芯穿甲弹直接击穿正面装甲。
但理论纸面数据却并不代表最终的实战效果,在计算新型60倍口径50毫米坦克炮发射40型钨芯穿甲弹对苏军坦克的毁伤效果时,因身在大后方而手中没有苏军样车可供参考的德军工程师,仅仅只是套用了对垂直均质钢装甲靶板的穿深数据,并没有引入建立在TD值公式计算下产生的50毫米口径主炮对倾斜等效装甲的随变穿深数据。
也就是说,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出现的全口径装药穿甲弹年代,单纯以垂直穿深数据去直接套用在等效装甲数据上的是否击穿计算结果是非常不准确的。
被攻击装甲的自身倾斜角度与来袭穿甲弹入射夹角,还有装甲本身的物理厚度等一系列因素,结合在一起后都会最终影响到装甲是否会被击穿。这一组极其复杂的穿深计算公式是要根据战场双方的攻防数值随机变动的,TD值概念对于眼下的1941年来说尚且还属于一种相对高深未被完全触及的领域。
在这一尚且模糊的领域犯了一种在后世看来非常小儿科的,以垂直穿深直接带入等效装甲来计算是否可以产生击穿效果的错误,最终将德军坦克工程师团队那信誓旦旦的可击穿苏军坦克保证,化作了德军装甲兵口中极度糟糕的无情咒骂。
“混蛋!那个送来新坦克的蠢货居然敢跟我们保证一定可以击穿伊万的坦克装甲,我当初真应该把那个杂碎打上一顿!”
“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装弹!测试打靶时候的结果你也看到了,新式坦克炮没理由打不穿伊万的坦克装甲,这次换被帽穿甲弹!那该死的钨芯穿甲弹打上去不被弹开就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根本靠不住!”
采用圆锥形尖锐弹头形状包裹弹芯钨制穿甲体的40型钨芯穿甲弹,不但因其没有被帽转正效果而极易被苏军坦克的倾斜装甲所弹开,没有覆盖整流风帽的圆锥形弹头造型所带来的飞行存速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所以德军所使用的40型钨芯穿甲弹尽管对于垂直均质钢装甲有着极高的纸面穿深数值,但这一数值却会随着德军坦克与苏军坦克间这一攻防双方距离的拉大而极具衰减,通俗来说的话就是40型钨芯穿甲弹在对付远距离目标时的飞行存速效果极差,交战距离一旦被拉到足够远的40型钨芯穿甲弹穿甲性能甚至还不如传统全口径装药穿甲弹。
深知己方所使用的40型钨芯穿甲弹有着远距离存速极差的严重弊端,攻守双方间隔800米的较远交战距离使得德军车长错误地将未击穿结果的责任,全都归咎于了弹种没选对的问题上。
寄希望于传统被帽穿甲弹能够打破僵局带来令人欣喜的最终结果,不假思索中瞬间开口下令的德军车长,紧接着便命令装填手将一发50毫米全口径被帽穿甲弹脱手塞入了炮闩。
通过无线电耳麦接收到了这名德军装甲排排长命令的其他两辆三号坦克也有样学样,将原本已经半塞入炮闩的第二发40型钨芯穿甲弹抠出后换上了全口径被帽穿甲弹,几乎黔驴技穷的德军装甲兵只得寄希望于这些传统穿甲弹能够缔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