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马拉申科的计划(1 / 2)

钢铁苏联 柯基丶 2314 字 2021-12-10

在苏德战争刚刚爆发的1941年初,绝大多数的苏联坦克设计师团队乃至于苏军高层指战员和政治领导阶层,都尚未对德军装甲部队的研发能力和更新换代能力有一个清楚且准确的认识。

自德军赢得对欧闪电战,将法国彻底征服并顺带着将英国人赶回本土驱逐出欧洲大陆以后,其装甲部队当中的主力装备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更新换代与改进加强。

装备24倍口径短管75毫米主炮的早期型四号坦克一直到巴巴罗萨行动发起时,都是德军装甲部队序列当中最新锐的主力坦克型号。

这一型短管炮四号坦克与三号坦克一道,共同组成了德军在巴巴罗萨行动发起时的绝对装甲兵主力,同时亦是德军在面对“T34危机”时表现乏力的最直接导致原因。

性能优良可靠的T34坦克以及德军装甲部队相形见绌下的糟糕质量劣势,使得苏军高级指战员与党政军高层领导人们一度产生了过于自负的危险想法,认为苏军坦克的质量优势将会在德军坦克进展缓慢的更新换代面前一直保持下去。

这种极度危险而又过于自负的想法,无疑将整个苏军坦克部队置于了极为不利的发展前景之下。

各种改进型的主力坦克方案不是因为设计质量不过关,就是因为无法满足战时大规模批量生产的最主要要求而被一一毙掉。

新式坦克的设计研发工作则因为前线坦克部队的质量优势犹在而被一拖再拖不断延后,战争爆发后的苏军坦克设计局除了那些围绕着既有车型展开的改造设计图纸以外,竟无一套全新主力坦克的设计方案图纸可以拿得出手。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时刻都处在T34危机阴霾笼罩之下的德军一方。

相比起苏军主力坦克型号一直都得不到根本性改进与替代的糟糕发展情况,在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便立刻遭遇到了T34危机洗礼的德军一方很快便如梦初醒。

意识到己方手中既有型号的老旧坦克已经不足以应对战争格局的德国,很快便召集起了包括莱茵金属公司、克虏伯公司、保时捷公司、亨舍尔公司、MAN公司等众多德国军工巨头在内一大票军工企业,立刻展开了应对T34危机的行动。

关于应对苏联人T34危机的计划方案,统筹全局之后的德国人选择了一快一慢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开始同步进行。

首先,远水解不了近渴的经典道理,同样适用于眼下已经踏足于苏联这个战争泥沼当中的德军一线部队。

足以彻底应对苏联主力坦克的德军新式坦克,其从招标研发到设计完毕再定型投产的周期太过于漫长。

而在此期间已经进入战争状态的德军一线装甲部队,却需要继续担负起作战任务与苏军对抗。让现有的德军装甲部队装备具备对抗苏军主力坦克的能力,便成了眼下德国人撑过到己方新型坦克投入实战前这一重要过渡期的当务之急。

经过一番仓促而又严格进行的招标讨论会议之后,改造既有主力坦克使其具备应对苏军T34危机的能力这一重要的任务,最后落在了德国老牌军工巨头克虏伯公司与莱茵金属公司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