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战斗前夕(2 / 2)

红色莫斯科 涂抹记忆 4283 字 2021-08-03

“索科夫上校,”搞清楚怎么回事后,戈里什内的脸上露出了尴尬的表情,他看了看冲沟所在的位置,用手一指警卫连正在挖掘战壕的位置,反问道:“您不觉得你们的防御阵地,距离冲沟太远了吗?”

“没错,我的警卫连距离冲沟的距离是稍微远了点。”索科夫面不改色地回答说:“不过在冲沟里以及两侧,我还布置了一个营的兵力,他们足以给德国人一个终身难忘的教训。”

“原来是这样啊。”戈里什内察觉自己错怪了索科夫,有些不好意思地问:“索科夫上校,既然您已经来到了我的防区,不妨到我的师部去喝杯热茶吧?”

“谢谢您的好意,上校同志。”索科夫知道大战即将开始,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去喝茶,便婉言拒绝了对方的好意:“敌人的进攻没准很快就会开始,喝茶还是等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既然是这样,那我也不勉强您了。”戈里什内只是一句客套话,并不见得真的想请索科夫到自己那里去做客。如今见对方已经拒绝了,便顺水推舟地说:“索科夫上校,我们后会有期,祝你们好运!”说完,伸手和索科夫握了握,便带着自己的部下转身离开了。

望着戈里什内远去的背影,一直没有说话的谢廖沙冷冷地哼了一声,随后对索科夫:“真是太不要脸了,这么明目张胆地来抢部队。米沙,这次幸好是你亲自带队,否则我们这个连恐怕从现在开始,就成了步兵第95师的。”

索科夫抬手在谢廖沙这位老朋友的肩膀上拍了拍,叹着气说:“谢廖沙,如果换了你在他的位置,没准也会做出同样的事情。”

“什么?!”听到索科夫这么说,谢廖沙吃惊地瞪大了眼睛:“米沙,你觉得我会是那种不要脸的人,到处去抢别人的部队?”

“别看他是一个师长,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战斗后,他手下估计只剩下不到一个团的兵力。”索科夫苦笑着说:“而在目前的情况下,上级也暂时不会给他补充兵力,如果你是他,会采用什么办法来补充兵力?”

经索科夫这么一解释,谢廖沙觉得自己误会了戈里什内,如果自己真的也是一名师长,在部队损失严重的情况下,要想守住上级分配给自己的阵地,恐怕也会不择手段地到处去收容部队。

“继续挖工事吧,”索科夫朝谢廖沙挥了一下手,说道:“虽然不见得能派上用途,但在战场上没有野战工事,我的心里始终都不踏实。”

看着谢廖沙又挥舞工兵铲,开始挖掘战壕时,索科夫走到了报务员的身边,吩咐他说:“给师部发电报,说我们已经到达指定位置。师里有什么事情发生,可以通过电台与我进行联系。”

“明白。”报务员站在一个半人多人的坑里,把报话机放在了地上,仰头望着索科夫问道:“师长同志,还需要给集团军司令部发报吗?”

“不用,不用发报。”索科夫摇摇头,说道:“西多林参谋长会把我们的情况,向集团军司令部报告的。”

电报发回了马马耶夫岗的师部,西多林在看完电报后,拿起了桌上的电话,向崔可夫报告说:“司令员同志,索科夫上校所率领的海军陆战营,已经顺利地到达了冲沟,正在布置防御。”

崔可夫听完后,沉默了片刻,觉得既然有索科夫在冲沟亲自指挥,那么德国人想从冲沟前出到伏尔加河的企图,肯定会破产。因此他调转话题问:“马马耶夫岗的情况怎么样,遭到敌人的进攻了吗?”

“还没有,司令员同志。”一说起此事,西多林的心里多少有点得意:“也许是我们昨天的飞雷炮,把敌人吓破了胆子。在找到破解办法之前,我觉得他们可能不敢轻举妄动。”

“西多林中校,”崔可夫从西多林的语气中,听出对方有一些轻敌的情绪,连忙提醒他说:“敌人是狡猾的,他们虽然昨天在你们的阵地前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我相信,他们很快就会找出应对的措施,你们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听到崔可夫的这番话,西多林立即意识到自己有点轻敌了,连忙挺直身体回答说:“明白了,司令员同志,我们会提高警惕,绝对不会轻敌的。”

见西多林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崔可夫也就没有再批评他,在点了点头之后,吩咐他说:“冲沟那边有什么消息传来,你记得及时向我进行汇报。明白吗?”

“明白了,司令员同志。”西多林赶紧回答说:“我会随时把冲沟那里发生的一切,向您进行详细汇报的。”

坐在一旁的伊万诺夫,等西多林放下电话后,用怀疑的语气问道:“参谋长同志,我的心里始终在想一个问题,德国人真的会利用那条冲沟,前出到伏尔加河岸边吗?”

“难道不会吗?”见伊万诺夫居然质疑索科夫的判断,西多林的脸上露出了惊诧的表情:“副师长同志,我和师长搭档有几个月的时间了。虽说他年纪轻,可是对敌情的判断,一向都是非常准确,因此,他说敌人会通过冲沟前出到伏尔加河岸边,那么就绝对不会错的。”

见西多林如此力挺索科夫,伊万诺夫更是感到惊讶:“参谋长,真是没想到,你居然对师长如此无条件地信任。”

听到伊万诺夫这么说,西多林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副师长同志,等您和师长搭档的时间超过了一个月,了解了他的所作所为之后,我想您也会无条件地信任他的。”

“真的吗?”对于西多林的这种说法,伊万诺夫半信半疑地说:“那我就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