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应阎王 威名和判断(2 / 2)

根本没时间过。

但现在已经入蜀,相对安稳,作为应昭的亲卫出身的李作德,怎么能放弃这个让头家开心的机会?

预计十月初十,李作德就能解决掉参与的高句丽势力。

正式恢复汉四郡的管辖范围。

那么辽宁就不适合做镇了,边区还得朝着北方推,比如李作德在企划书里说,他提议将国内城朝北推到三江交汇地,然后沿着山脉走势设立一批军镇,等于将辽东彻底变成一个中转或者后方,利用海路将这里变成一个能够威胁幽冀青三州沿海的刀子。

未来想要南下幽冀,那只要越过长城,或者从海路运兵,齐头并进,就能快速扫平关东。

并且还能给关东持续造成压力。

接下来关东和关陇势力又要在朝堂上热闹起来了。

肯定得掐架。

现在的应昭,都快形成三线合围的局势了,再不反击,世家还有明天?

应昭擅长是野战,但不代表他打不了攻城战。

总之,兵源、钱粮,从何而来?

吵是肯定的!

不过应晟不关注这些,他现在更头疼的是,战线开得这么大,是杀得东北人头滚滚了,但少了这么多人力,单靠海运那得多少成本啊?

沿途的据点八字还没一撇,朐县十万人就算都去了郁洲岛又如何?

偌大的辽东乃至汉四郡的范围,移民十万人都得好几年!

按照东海海军现在的运力,一年最多运输一万人,想要填到辽东能发展都要几年,再来一个汉四郡……

把青徐幽冀沿海掏空了都不见得够。

还有粮食!

虽然信上说,高句丽查抄的钱粮足够支撑几年发展用度,可是你还要朝北方推进防线,那哪里够?

应昭现在单靠蜀州只能顾得上西南的布局,没有三五年积累,他是绝对出不来蜀州的。

可是世家绝对不会再坐视九镇跟沿海这么乱下去。

“内迁……或者北伐,终究会选一个。我感觉沿海要乱,这个天下所有的局势将要因为李作德的克复辽东,而彻底走向激荡。陛下的所有可用力量,也必将因为李作德的成功而全部被牵扯出来。”

应晟分析局势,片刻他摇了摇头:“皇弟又能有多少力量?无非就是九镇和海军,事实上这一次放出青州都指挥使,就意味着所有的力量都放出来了。皇弟手中能打的底牌已经不多了,还能再变吗?”

扪心自问。

如果是自己,绝对做不到。

因为表面上看局势好像应昭一边倒,可是世家并不弱,或者说他们的根系太深,枝繁叶茂,绝对不可能轻易的倒下。

接下来,要么连根拔起,要么修剪枝丫。

但局面的初步胜利,绝对会让找机会的世家、寒门高潮。

因为应昭的赢面,已经做得很大了。

少了高句丽,柔然又被打废,北方的威胁几乎不存在。

那么九镇的兵马,可以开始准备南下了吧。

关东和关陇,能再继续斗吗?

高句丽被灭的消息一旦传到长安,最多一个月,这群世家一定会妥协出一个结果。

不妥协绝对不行,再给应昭发展的时间,你还要不要活路了?

应昭现在展露出来的实力,足够打一场彻头彻尾的颠覆之战了。

只要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拼得全国户数减半,现在就可以打。

稍微懂得军事的家伙,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派人将我的意见送到项将军手中。”

应晟快速写了一封书信,提出出动全部澎湖水师的力量,将一切能控制的沿海,全部攻下。

其中包括长江口。

然后要开始劫掠所有不愿意投靠应昭的世家,来补充对东北、夷洲、吕宋、广州、交趾等地方的移民需要。

尽可能削弱世家在本地可以征发的一切,让他们自己亲手将社会矛盾激化,然后把自己推进火葬场。

必须抢时间!

战局至此,要么不打,要么就得往大里打,给应昭在蜀州争取时间!

应昭不需要钱不需要粮,甚至不需要地盘。

他要的是时间!

只要时间足够,他就能撑起一个足够平替地方的基层体系。

应晟大体也知道应昭的计划,毕竟自小应昭就有过于常人成熟和冷静。

虽然有些时候想法天真,但很难不说他是真正的生而知之。

从海上对东面进行施压,用来拖住关东的绝大部分军事力量,并且进行钱粮运输的破坏,将所有的矛盾全部丢回长安朝廷。

这也是应昭曾经跟他提过的一种打法。

是的,应昭从很早就在做最坏打算,自然也考虑发过海军的作用。

接下来,就算是萧道成,不亲自下场东征西讨,将很难支撑整个国内的统筹格局。

世家的短浅目光,绝对会让萧道成气到脑淤血。

这是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