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禅元年五月二十六日,关中。
正在朝着洛川县靠近的车队,拉着布匹和粮食,速度不仅不见缓慢,反而越来越快。
颠簸的车驾,让看书的郁久闾·弘文忍着头疼放下书不去看。
实在是太累了。
“老师,咱们为什么跟贼一样逃出长安?明明我们是柔然使者。”
听到这话,淳于覃从假寐中醒来,睁开双眸长叹说:“一种不好的预感。长安就是一个巨大的火炉,这群人不知所谓的操纵物价,抬高了铜子和银子的比率,短短几日时间,我们看到的长安百姓都在交谈今日的铜子是多少比银子,每日铜子价格都在上涨,这种变化,绝对会引起真正控制长安的屠夫太子不满。”
“那这跟我们跑有什么关系?屠夫太子又不在长安。”
“就是不在长安,才有关系。”淳于覃摇头说道,“屠夫太子虽然不要脸,但大国对待小国多少会有仁慈。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屠夫太子还是会遵守的。可是现在真正把持长安政务的叫做陈虬,虽然是屠夫太子的亲卫,可是他本人却是一个在阴山战役活下来的人。”
阴山战役……
郁久闾弘文想到了这个历史事件。
阴山战役为应昭正面突袭王帐成功,杀到燕然山后因为后方粮食被关东世家切断,无法尽全功而被迫撤退的时间点。
那个时候关东为了趁机弄死应昭,于是向战败的郁久闾阿那瓌提供情报,曝光了应昭撤退的路线。
以至于柔然举全国之力发动了一场合围,准备在阴山脚弄死应昭。
那一战应昭手头的兵马基本打掉了七成。
因为转进的方向失误和后勤运送的失误,差点把自己坑死在里头。
直到刘裕带兵驰援,这才一举将柔然坑杀无数。
之后应昭停止退兵,转而利用已经形成的优势,整编奴儿军,开始清缴漠南草场,彻底将柔然人赶出了漠南,只能呆在北海一带放牧。
总之,阴山战役对于柔然和汤国而言,都是决定性的征战。
也是一场惨烈的战役。
少年军因为这件事情损失得再也没有了建制。
甚至可以说亲身经历过这些事情的淳于覃,也就清楚长安不能多留,拿到了好处就跑。
否则拿不准某人会不会趁机报复。
毕竟应昭可不在长安。
到时候随便给他们这些使者扣一个奸细的帽子,就足够了。
这就是为什么萧道成让他们赶紧走,淳于覃会选择离开的原因。
当然更重要的是,应昭军队对于汉奸的处理办法,还是很凌厉的,甚至可以说残酷。
阴山一战结束之后,收集到了讯息的应昭,带兵冲进了安阳,将泄漏了他军事信息的安阳卫氏举族斩杀,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刚刚出生的婴儿,没有一个活下来的。
关东世家苦苦哀求都拦不住。
老实说,应昭这么做是很爽,但也彻底让他被打上了危险的标签。
对内尚且如此残暴,那群世家又有几个没有参与进来的?
整日惶惶不可终日之下,最终开始搬弄大义,挑拨是非,并且进一步形成了对抗。
应昭多年的隐忍和小心,就这么一点点走上了不归路。
然后一场又一场的博弈,他因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根据地,最终被怕死的应玄和世家联手,想要关在长安内找机会弄死算了。
但谁也没想到,三年抗争,应昭反而压着两大世家,生生将关中变成他的形状。
政斗能力应昭多少还是有的,就是酷烈的手段和“我就是正确”的傲慢,让他跟朝官虫豸们彻底脱离了关系。
世家们,尤其是关东世家们,为了想办法“纠正”太子,尽可能减少江南世家和关陇世家借助“大义”的名头,以嫡长继承制的政治正确进而征讨他们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才开始了熬鹰的计划。
可没人算得到。
应昭被这么一熬,直接一推二五六,老子管你熬个屁,我就是要跟你好好讲道理!
直到现在,应昭的思维定式,还是后世那一套。
古人讲究讲话要斟酌,因为你每一句话,都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纯粹是因为这个时代的交通不便利,信息交流不流畅,你不好好的斟酌讲话,万一对方理解错误,可就无法挽回灾难了。
看过老三国演义的都能看得出来,比如连环计那一幕,王允刺激吕布的画面,每一步每一句都在拿捏和斟酌,用最好的话语来刺激敌人。
这就是为何孟子说:人无信不立的缘故。
因为信息差的关系,你要是不讲信用,只要一次失约,别人下一次见到你可就很难再相信你的话了。
而应昭生活在信息交流频繁的时代,需要见到的东西太多,各种花言巧语无数,管你说多少,我就先用我的思维想问题。比如他“以利为先”的战争理念的想法,就是很典型的受到了各种文明交流而冲击出来的想法。
管你是谁,你找我,对我有利还是对你有利。
你说这话,是你有利还是我有利?
如此,应昭分析事情的时候,总能规避很多话语影响,先从实际出发,找到所有矛盾核心的利害关系,然后从中下手,往往就是一个巴掌拍下来,愣是拍死了一堆的蚊子。
完全是两套不同的思维模式,这就是为何受到应昭影响的很多人,开始渐渐变得锐利起来。
比如陈虬,他能为了大局让步,归根结底是他的愿望驱动了他这么做。
这么做对他有利,不管是梦想憧憬的美好世界,还是融合了天下大同,士不可不弘毅,达则兼济天下等等儒家积极入世的思维方式,都让他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区区一点小小的损失算什么?
至于天下大同……
应昭其实做序的时候曾经写这样的话:取其上则得中,取其中则得其下,取其下者,必败无疑。故此,妥协是不可能妥协的,要干就干彻底。
然后这句话就让元德先生给删掉了,因为太白话了。
当然这话来自《孙子兵法》: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
当然《论语》、《易经》也有相关内容。
事实上古人早就总结了很多内容,可惜后世人渐渐都忘记,总觉得平等不可能实现,但你不往崇高理想喊,只会越来越低下。
人类之所以前进,就是不安于现状。
抱残守缺,一味觉得那至高的理想不可能,那还有什么未来?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求,追求、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