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原因看来,那就是名声,无论在什么时代,一个诸侯的名声都是至关重要的。
想当初,项羽刚刚起兵的时候,如果战事顺利,那倒还罢了。
如果战事不利,在最后攻下城池的时候,项羽都会下令之后,不知道有多少的百姓流离失所,从而失去父母兄弟、姐妹亲朋。也不知道有多少的典籍因此毁于战火。
战争永远只是解决事情的最后办法,而不是唯一的办法。
一场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因为打仗。还包括什么政治、人文、经济、名声等各样的事情综合而成的。
天下没有谁是非常喜欢战争的,尤其是在那个时候。
秦国刚刚统一天下,还不超过20年,在此之前,天下已经纷争战乱了几百年了。
因为长时间的打仗,百姓心中,本来就已经非常的厌恶战争了。可是偏偏项羽在恶战之后,又紧接着下令。
就项羽这样的做法,即使别人想要投奔他,恐怕也因此而不敢了吧。
其实老百姓的想法很简单,他们不在乎统治者是谁?
他们所在乎的,那就是可以有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可以让自己的家人吃饱饭,有地种、有钱花,可这些项羽却都不能给他们。
反而还有去杀戮他们,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那谁还愿意去投奔他呢?
再说那些典籍,典籍就关系遇到读书人和世家了,人家就是以这个为自己的传家之本,就是以这个来增长自己的才华,来获得自己的锦绣前程。
项羽这么样做,直接就把人家的根基给毁了,把人家的前程给硬生生的掐断了。
人家没有了根基,没有了前程,你还指望别人来投靠你吗?
在这种情况之下,人家不恨你就很好了,还想要人家来投靠你,为你效力,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他也就只能在梦里面想想了。”
周瑜说完以后,只见孙策依然还有些急躁,他双目通红,狠狠的握着自己的拳头。好半晌以后,孙策才收回成命。
周瑜见状,才适时说道:“伯符,其实也不是我非要阻止你报仇。报仇的事情,我们可以先不着急嘛。先等到我们把蕲春打下来之后。
加到那个时候,你可以对郑宝的尸体,做一些侮辱性的事情,这样不仅可以让伯符你解心中之恨,还可以增加你的威望。何乐而不为呢?”
孙策听完以后,心里面也做了好一番的挣扎。最后孙策,思前想后,也就只好作罢。
三日以后,孙策领兵攻打蕲春,蕲春太守不敢抵挡。亲自捧着民生、军事图册,出城投降,孙策纳之。
蕲春拿下来以后,孙策让程普协助周瑜处理蕲春事务,收编部族,并让造船司,快速度赶制可以渡江的船舶。
七日之后,黄盖把巢湖事务悉数交与张昭,自己则领着一半的人马,前往蕲春与孙策汇合。
再三日之后,蕲春造船厂,初步建造了,可以渡江的船舶。建造好了以后,孙策亲往查看,等到确定可以使用以后,孙策当即下令渡江。
渡江以后,孙策与周瑜几人前往离长江最近的,一个大郡城--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