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蒙亲率战兵八千,人携三日粮,在土著的引导下,不走大道,专行小路,轻装疾进,扑向北边百里外的成都。
……
南郑城下,莘迩军营。
李亮刚到达营外,还没有进去,就听到营中鼓声齐鸣。
他侧耳听之,战鼓敲出的,是拔营的号令。
李亮心道:“听北宫将军说,征虏将军打算南取梓潼,这是要出兵了么?”
他猜得不错。
就在昨天桓蒙军议的时候,莘迩也在营中举行了一次军议。
当然,莘迩他们讨论的,不是该如何攻打成都,而是该何时发动对下一个进攻方向的攻势。
下一个进攻方向,莘迩在离开谷阴之前,就已经定下,便是梓潼郡的秦德与唐寿。
那时,褒中被克的捷报还没有传到莘迩处,莘迩等尚不知褒中已下。
但汉中的整体局势已定,无碍他们对下一步军事行动的讨论。
唐艾提出:“明公从谷阴出兵伐蜀之前,已经谋定,先取汉中,再视情况而取梓潼郡的秦德、唐寿。於下,汉中五县,沔阳、南郑已克,褒中成瓮中之鳖,所余者,成固与西乡。成固、西乡两城的守兵都不多,一支偏师就可讨之。换言之,汉中基本已经攻定。
“尽管桓荆州那边,近日没有军报传来,然而可以预见,在短期内,荆州兵就会与成都附近的蜀军主力展开鏖战。梓潼的秦德、唐寿,距成都三百里而已,此时此刻,这两地的守卒定然人心惶惶,……明公,此我趁势西往取之,以实现出兵前的谋划之机也!”
秦德、唐寿,是梓潼郡的两个县。
后世鼎鼎有名的剑门、葭萌两关,就分处此二县之中。
却是莘迩战前为何定下了先取汉中,继取秦德、唐寿的战略?
这要从关中、汉中和蜀中盆地三者的地理关系说起。
汉中位在关中与蜀中之间,北边以秦岭与关中相隔,南边以巴山与蜀中相隔。
从关中越过秦岭,进入汉中,总共有四条道路,即陈仓道、褒斜道、傥驼道、子午道。
从汉中翻过巴山,进入蜀中,也总共有四条道路,是阴平道、金牛道、米仓道和洋巴道。
由汉中入蜀中的这四条道路中,最重要的便是金牛道。
金牛道经沔阳,入梓潼郡,过秦德、唐寿,一路向西南迤逦而行,至涪县(绵阳),最后到达成都。也就是说,只要能控制住这条道路西段的秦德、唐寿,就等同是隔断了汉中与蜀中的联系,这样,就不仅可以保证汉中的守备,并且能够随时可以南下入蜀。
也正是因了此两地这般重要的战略地位,莘迩才会在战前就把这两个地方定为了攻取的目标。
唐艾说道:“明公,秦德、唐寿要地,剑门天险,桓荆州如败,我军纵添十倍之众,恐也难攻下;而桓荆州如胜,秦德、唐寿一定会投降於他,也将不为我有。时不再来,当即刻西下!”
莘迩深以为然,接受了唐艾的建议。
与桓蒙孤注一掷,进攻成都不同,莘迩分兵两路,一面传檄北宫越,叫他打下褒中后,再去攻打成固、西乡两县,一面命令三军停止休整,於今日拔营出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