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1章 体制(1 / 2)

天下末年 慕寒千雪 2703 字 2021-11-23

“对于民兵体系,朕心中已经有了大概的构建。与野战军、守备军不同,民兵属于乡里非常备军事力量。兵员自分田户口中选拔青壮,适时耕训。规制~县置民兵社,其下乡置民兵大队,亭置民兵支队,村落以什伍置之。”

高诚皱着眉头,说道着几日来的构思。

段语不长,却是耗尽脑汁下出的决定。自己从中推翻了依军中编制规划的想法,放弃了沿用府兵鹰扬卫府的构置阶层。因为按照军中编制,来规划民兵各级体系,有些困难。毕竟,常年战乱下,乡亭不比军伍。大乡八九亭,小乡五六亭,各有不一。若是一刀切的话,必然会出现为了满足民兵编制,强征百姓入伍的现象。

而隋唐的鹰扬卫府制度,也同样最多下设到县。且鹰扬府属于军方正规编制,与自己的构思有着很大的冲突。在后面明时卫所,虽然进一步下抵乡里,但卫所编制繁杂,且同样属军方管辖,一样不可用。

自己需要的不是战兵,而是预备役!

自己要的是后世共和国主力军、地方军、民兵三结合的人民武装力量体系。

当然,结合时势,如何将将民兵与野战军、守备军结合起来,也是一件费脑筋的事。

“陛下,缘何不沿用国朝军制,对民兵进行编伍。而今,再行他制,颇显繁琐。”

徐荣的话,让高诚神色略颓。

“文良,不是朕不愿沿用军方编制,实乃地方乡亭大小不一,口户或多或少。吾等规划的再好,终归还是要下面的人办事。朕担心有些人为了政绩,凑足编制,肆意妄为。虽说短时间内全民皆兵并无不可,但长久下来必然会出大乱子。所以,朕一开始便说了,选其青壮,而非悉数纳之。”

高诚没有心急,向徐荣说道着自己的担忧。

闻言,徐荣似有明了的点了点头,而后又问道:“可是民兵社的具体编制如何定论?每个县的口户亦是不同!若统一定制,必然还会摊派至下。若编制不一,又不利于调度、统筹。”

“这一点,朕还没有思量过多。民兵的筹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忙完这边的事,朕回到长安。结合大将军府、中枢府、总参寺后,才能尽可能的制定出合适的人员编制。”

高诚眉头紧蹙,事情就是这么麻烦。

一个人员编制的大小,都得让国府要台,联合参与探讨。更不用说后面还有职司、归属等一系列的问题了。

一听到陛下说得回到长安,联合三府聚议,徐荣便明白过来,民兵的事,只怕比当年改制还要麻烦。

于是,开口谏言道:“兹事体大!国府现在既忙于分田之事,又要顾应天下局势。益州那边还在筹建郡县学校,凉州那边驰道的修建,也应该又提上日程。这么多事堆在一起,国朝压力很大啊。”

高诚点着头,压了压手,言道:“朕明白,但有些事,早一日定下规矩,日后就能省去更多的麻烦。另外,朕对阎相、严卿还是很有信心的,文良不必过于担忧。”

“陛下,此仅为其一。臣还有别的担心!”

“噢,说说看。”

“民兵制度不能说不好,但也不能说很好。汉室倾崩,民生困顿是为其一,其二便是军权散落地方。陛下以新田制作为收拢民兵军心的法子,可假若有一天田制崩坏,民兵制度亦应声而倒。随后,便是地方掌握更大的军事力量对抗中央。再者,眼下正值分田,士族本就心生不满。如今于乡里筹建民兵这等军事武装,士族必然会上下其手。说到底,在乡里之间,士族豪绅的力量,远远大于朝廷。”

徐荣一后一前,说出了他自己认为的民兵体系两大缺憾。

但高诚不这么想,遂言道:“先说眼前,士族豪绅在乡里的力量的确强大。但只要分田不出差池,百姓必然弃彼而从朕。没了百姓的根基,士族拿什么来与得到黎庶支持的朕对抗。士族豪绅,会有些动作,但大势难阻。而这大势,便是南阳分田功成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