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策考试在当天傍晚之际结束。
第二轮答题的时间非常充分,足足一个下午。可面对那种几乎丧心病狂的题目,还是有不少人在走出考场后,哀叹连连。
两轮考试,两千多份答卷,也很快有人进行封箱,由数百将士护卫,进入长安城。
诸多学子们,则是前往临近的上林文苑处,休憩一夜。因为,等他们走到长安,估计长安都要关闭城门以及宵禁了。
上林文苑,便是朝廷为诸多学子以及带队夫子准备的休息之处。
广袤的上林学苑自然是有着充足的客房,足够容纳区区千人居住。毕竟,诺大的上林学苑,总共还没有个一千学子呢!
同时,这也是朝廷照顾上林学苑,给他们一个打广告的机会。因为,谁也没说上林学苑不招收关中、凉州学子啊!
至始至终都是目前主管上林学苑的钟演陷入了牛角尖中,上林学苑已经打出了不知道多少次周国最高学府之一的名头。
那也就代表着全国所有大学学子,要么选择太学院,要么选择上林学宫。太学院再大也最多容纳一两千人的太学学子,多出来的怎么办?肯定要去上林学宫啦!
说到底,太学院只是最高学府之一,而上林学苑是包含自庠序到上林学宫全套的最高学府之一。
千余人进入上林学苑,趁着这晚霞的余晖,也在欣赏着上林美景。
地处昆明池畔,上林学苑在地理优势上,比太学院不知好了多少倍。
暂时负责上林学苑的学官钟演带着一众夫子,也兴致勃勃的带领诸多学子,游览苑景,为日后招募更多的学子做准备啊。
这次射策成绩出来后,中策的人便是面临着上林学宫以及太学院的选择。所以,这是一个大好时机!
太学院学子原先便有百余人,再加上之后又被大王塞进去不少功勋子弟,如今有三百余人。跟其一比,空荡荡的上林学宫,就有点尴尬了。
游览良久后,诸多夫子便带着诸多学子,来到上林文苑的食堂!
食堂单独成为一个特殊地段,又分成两部。前者,有殿室二十余座,内置桌案数十章。后面备食殿室八座,汇聚周国各地口味吃食。
如同平常在外食宿一番,诸学子入了食堂,分于各殿落座。而后,自有仆役上前,列之表单,供诸君点食。
随后,尽管饮茶畅聊,不到片刻时间,仆役便端持食物而归。若想饮酒,此处亦有美酒!
不过,每人仅限三巡。
毕竟,禁酒令才刚刚放开一月时间,想要大量供给,那可找不到货源。平日里上林学苑压根就没酒,今日还是早上自未央宫送来的呢!
鲁肃也身在其中,认识了一位不错的朋友,同案席坐,相谈甚欢。
李义,字孝懿,冯诩东县人。
李义今岁十七,出身寒门,幸运的是之前各校招收学子时,他阿翁托关系进了郡中大学。也因此躲过了那一场恐怖的饥荒,他的父母却都过世了。
“孝懿兄,真没想到是这样……”
听起李义介绍自家境况,鲁肃不由哀叹一声,带着歉意说道。
反倒是李义看的很开,言道:“子敬贤弟,义得父母所生,父母所养,更因此才有今日之际会。只望此次能中策,方不负家严在天之灵!”
鲁肃皱着眉头,不由问道:“孝懿兄,冯诩大饥,兄不误朝廷乎?”
李义神色一变,顿了一下,摇摇头言道:“子敬,为兄先前亦恨朝廷。可在大饥后,义便回东县看了。大王是明君,关中大水、关中大饥,皆天之命数。怪不得杜府君,亦怪不得大王。面对这等天灾,大王能不惜余力,甚至拿传国玺换区区八十万石粮食,救之百姓!义虽不才,亦知明主。家严、家母二人,非是大王之过,实乃天数所致。这若还是汉之冯诩,怕是要不知亡故何多人哉!义,明之是非!”
鲁肃不由肃重敬之,拱手言道:“兄之大义,肃甚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