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大食铁骑(1 / 2)

唐朝好郎君 叶苑风 2415 字 2021-11-21

吐蕃对沙州大族的拉拢,只是其统治手段之一。在其统治沙州的几十年中,对原有的唐朝制度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以适应吐蕃王朝固有的管理模式。

综合来看,吐蕃对沙州的制度修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废弃唐朝行政体制,改设代之以部落制。

2、推行自己的官僚体制和等级制度。

3、改唐朝均田制为“计口授田”。

4、辫发文身和推行藏文

第一点、废州县制,行部落制。

唐朝地方行政区划是道(府)、州、县三级,县以下设有乡、里。

沙州属县一级政权单位,下设有13个乡。吐蕃占领后,废除了原有的13个乡,代之以部落制,以与吐蕃本土的管理方式相似。

其最基本的单位是千户(部落使),千户之下是小千户(五百户组织),设小千户长一人。小千户之下为百户(将头),最小的基层组织是十户,设十户长。

吐蕃对沙州唐民的部落设置,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时期)。每个时期,根据不同的政治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吐蕃占领的初期(786--790年),吐蕃最初设立了乡部落、僧尼部落和道门亲表部落。

乡部落——基本就是将唐朝所设沙州十三乡建制改为部落,并统计人口和田亩,以便征发赋税和摇役。

僧尼部落——是将沙州地区寺院中的僧尼单独编籍,自成部落,以便与普通民户分开。

道门亲表部落——是吐蕃设立的由道士、女官及其亲属所组成的一个部落。

此时,吐蕃对沙州唐民的部落设置,可以看做是草创,基本还在唐朝框架内。并且,此时的唐民部落并不承担军事性任务。

但随着吐蕃统治的深入,进入蕃占中期(790--820年)后,吐蕃河西管理机构又对唐民进行了重新划分。

出现了擘三部落、上下部落、丝绵部落和行人部落,而之前设置的三个部落类型,再也没有出现在史料中。

此时的部落设置,除了出现功能性外,行人部落也开始承担一部分军事义务。

到了蕃占后期(820--848年),部落设置又出现了变化。唐民被划分成阿骨萨、悉董萨、悉宁宗三个汉人军事部落和一个通颊军部落(唐胡混杂部落),并把沙州唐民和其他民族也纳人自己的军事组织当中,希望能达到对征服地区长期统治的目的。

同时,吐蕃时期沙州的户籍制度非常严格,其中家庭成员的死亡、出家、嫁娶均有记载,称为“牌子”。

这种严密的户籍制度,对吐蕃控制沙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二点、重新设定官僚体制和等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