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敦煌藏文文献中,多次记载三位分别叫达延莽布杰、坌达延墀松、坌达延赞松的大臣。此三人出自一个家族,且地位崇高,排序均在大相之前,应具有“小王”的资格。
而此时,吐谷浑故地尚有一位莫贺可汗(又称“阿豺王”)存在,估计上述三位大臣,极有可能是娶了吐蕃公主的吐谷浑大家族。
因此,吐蕃对吐谷浑的和亲拉拢,应不仅限于王室,还包括了其他大族。
正是凭借政治、军事、和亲多种手段的共同作用,吐蕃才能成功拼合吐谷浑这块拼版,并从此获得了东进河陇,西进西域的十字路口。
三、吐蕃与西域诸邦国,西突厥、突骑施、小勃律的和亲
高宗龙朔三年(663年),禄东赞灭吐谷浑,掌控青海高原以后。吐蕃首先采取了东进,向唐朝控制的河湟地区拓展的方略。
但这种努力并未很快收到成效,吐蕃在河湟地区受阻后,转头向西,在唐朝控制能力更弱的西域开始经营,这便与西域部落邦国间发生了政治联系。
这种联系首先表现在,政治、军事联盟以共同对付唐朝,但内里却是以联姻为手段,配合武力,积极进取。
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吐蕃在武街驿惨败后,转而全力以赴经营西域。试图打通由帕米尔高原通往新疆南疆的通道,而小勃律恰在此路的咽喉之处,号称“唐之西门”。
随后,两国在小勃律展开了反复争夺。
公元714年(开元二年),吐蕃进攻小勃律,《新唐书》载:“开元初,(小勃律)国迫吐蕃,数为所困。吐蕃曰:我非谋尔国,假道攻四镇尔,久之,吐蕃夺其九城。”
722年(开元十年)8月,蕃军复来,遭唐、小勃律联军痛击。但吐蕃并未放弃,于737年(开元二十五年)攻破小勃律王都。
为牢固控制小勃律,吐蕃于740年将赞普姐墀玛絡下嫁小勃律王。凭此姻亲关系,周边诸国皆臣服于吐蕃。
《资治通鉴》载:“吐蕃以女妻小勃律王,及其旁二十余国,皆附吐蕃,贡献不入。前后节度使讨之,皆不能克。”
为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747年(天宝六载)高仙芝率军千里奔袭,飞夺连云堡,生擒小勃律王及吐蕃公主。
吐蕃试图取道帕米尔高原,打开进入南疆的通道,还有两个重要的势力需要顾及,这便是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以西的西突厥和突骑施。
唐史所载,吐蕃与突骑施的联盟始于717年(开元五年),双方联军“谋取四镇,围钵换及大石城”。727年九月,吐蕃赞普与突骑施苏禄可汗兵围安西城。
很多人都把突骑施认为是唐朝的盟友,但其实国与国之间根本不存在铁打的盟友,降而复叛,叛而复降的例子屡见不鲜,西域的突骑施便是个典型的例子。
唐曾册封阿史那怀道之女为金河公主,嫁给苏禄可汗为妻,并册封其为忠顺可汗,但其同样娶了突厥公主和吐蕃赞普的姐姐卓玛蕾为妻,三位公主并为“可敦”。
对此,《资治通鉴》里有详细的记载:“突骑施可汗苏禄……既尚唐公主,又潜通突厥及吐蕃,突厥、吐蕃各以女妻之。苏禄以三国女为可敦。”
同样的例子也发生在西突厥身上,敦煌藏文文献中记载,公元708年(唐中宗景龙二年)吐蕃为“赞蒙可敦”举行了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