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居庙堂之高(1 / 2)

唐朝好郎君 叶苑风 2218 字 2021-11-21

综合上述,金城公主是否互换了大小昭寺的佛像,我们不能确知,但交换佛像是因唐军入侵,基本是妄谈无疑。

最后,也是大家最关注的一点,金城公主和赤松德赞是否为母子关系?

虽然,“双母夺子”、“宴前认舅”故事写的活灵活现,并广为流传,但可惜不是真的。

敦煌藏文史料《吐蕃大事记年》记载,金城公主薨于兔年(739年,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和《旧唐书》中的记载可以互相印证

而在敦煌藏文文献里明确记载着,“(赤松德赞)马年(742年)生于札玛”[31],金城公主入土在先,赤松德赞出生在后,相差三年,不可能是其亲子。

另外,同样在敦煌文献里的另一篇《赞普世系表》则记载着,“赤松德赞为赤德祖赞与那囊妃芒波杰西丁所生”。

再有一点也可作为旁证,金城公主生前,唐蕃两国虽战事不断,但互遣使节也很频繁,绝不会出现金城公主产子,唐史全无记载的可能。

虽然藏地传说多有幻化,但金城公主对唐蕃两国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除公主出嫁时,中宗陪嫁的“锦缯数万,杂伎诸工悉从,给龟兹乐”以外。开元十八年(730年)十月,吐蕃使臣还以金城公主名义请求唐朝提供《礼记》、《左传》等文史资料

随后,又促成两国在赤岭(今青海日月山)立碑定界,并再度开放甘松岭互市(今四川松潘西北)。

松岭互市为赤玛伦时期首开,是汉藏两族最重要的交易地点之一,曾创下年易马四十多万匹的巨量[33]。

除此以外,两位公主都曾实际上改变了藏族的风俗习惯。

文成公主因不喜藏族赭面的传统[34],以其夫“权且罢之”,金城公主则在藏族中确立“七期悼亡”的习俗。

据《贤者喜宴》记载,金城公主嫁入西藏后,发现大臣们去世时并未享受祭祀之供食。便建言道:“我汉地因佛法弘扬,故人死则有七期之祭。吐蕃佛法尚未发展,故大臣应予怜悯,人刚一去世,当立即向神及死者施以食品。[35]”

从此,“七期悼亡”的习俗便在藏地流传开来,直至今日。

金城公主对唐蕃两国的贡献,屡见于汉藏史料之中,其中唐史相对严谨,可作为史料主干。但汉地史官难以亲涉雪区,对公主入藏后的情况不甚了解,此时藏史的优势得以显现,可作为有益的补充。

无论如何,文成、金城两位公主都是文化交融的使者,是将汉藏两族凝系在一起的纽带。虽然在民众心里,金城公主名声不彰,但两位公主所差者,不过先后早晚和一尊佛像而已。

很多人说起和亲,都破口大骂朝廷暗弱兵势不兴,以至于让一弱女子背井离乡担负国之重任。

但如果告诉他们,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和亲的频次远高于汉族政权,估计这些人又会颇不屑的说,“披发左衽无论立纲常,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