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看到了,庭州的战略价值,吐蕃和回鹘对庭州展开了长期争夺,而在两族血腥的拉锯战中,实力孱弱的唐军无奈的成了陪衬。
德宗贞元五年(789)十二月,吐蕃再次发兵围攻庭州。
此前,762年(代宗宝应元年)吐蕃在攻陷伊州之余,曾一度围攻过庭州。但在河西、北庭唐军的配合下,吐蕃不但没能得手,还被唐军成功收复了伊州。
这次,吐蕃吸取失败的教训,事先联合葛逻禄和白眼(白服)突厥组成了联军。
北庭附近的葛逻禄人,曾长期在回纥汗国的统治之下。回纥对葛逻禄、白眼突厥掠夺甚重,当吐蕃提出联军攻庭州,双方一拍即合。
在吐蕃大将恩兰·达扎路恭(唐书称“马重英”)的率领下,三十万联军卷地而来。
北庭大都护杨袭古急向回鹘求援,回鹘大相颉干迦斯领兵救之。
贞元六年(公元790年)五月,两支联军在天山北麓展开连番血战,唐回联军惨败,北庭失守。
北庭节度使杨袭古,率残部二千人撤向西州(今新疆吐鲁番)。
此时,回鹘国内政局动荡。亲近唐朝的回鹘长寿天亲可汗(顿莫贺)去世,其子继位,唐朝封其为忠贞可汗。
刚刚上位的忠贞可汗,凳子还没坐热乎,就被人毒死,其弟自立。
而后,回鹘次相又杀忠贞可汗之弟,拥立忠贞可汗幼子继位。
六月,颉干迦斯大军北还。
次相恐其有废立之心,与新可汗皆出营相迎,跪伏于路旁,对颉干迦斯说:“今日众人的生死,全凭大相吩咐”。
幼年的小可汗拜且泣曰:“我年纪幼小,如果您看得上我,立我为可汗,一切都仰仗您,国家大事您说的,绝不敢稍有犹豫”。
颉干迦斯安顿了国中政事,对于败于吐蕃心有不甘,于是“悉起国内丁壮”五万人,又联合逃到西州的杨袭古,举兵欲复夺庭州。
不料,战事极为不顺,战场上连败于吐蕃,又被吐蕃、葛逻禄劫营,回鹘士卒死伤大半。
惨败之后,唐军只剩下一百六十多人,杨袭古收罗残兵,想要回西州坚守。
颉干迦斯对杨袭古说:“你和我一同归营,我送你回西州”。
杨袭古不疑有他,率残军进入回鹘大营。结果,颉干迦斯突然翻脸,将杨袭古和残存唐军尽数杀死。
从贞元六年(790年)五月,北庭之战回鹘惨败后,庭州便失陷于吐蕃之手,整个天山北麓只剩下“西州犹为唐固守”。
《资治通鉴》:“安西由是遂绝,莫知存亡,而西州犹为唐守。”
回鹘此败元气大伤,葛逻禄乘胜夺取了浮图川(今吉木萨尔东南)。回鹘国内震恐,将西北部落悉数迁于牙帐之南以避之。回鹘汗国势力一度全部退出西域,葛逻禄则趁机接管了天山东部地区。
庭州失陷后,时断时续的回鹘道也彻底断绝,安西与关中再无联络的可能。
但必须要注意一点,此战回鹘惨败,吐蕃也仅是惨胜而已。
《旧唐书?南蛮传》中有记载,“吐蕃因争北庭,与回鹘大战,死伤颇重,乃征兵于牟寻(南诏王),需万人”。
可见,吐蕃当时军队征发以达到了极限,甚至不惜从数千里之外的云南大理,往北疆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