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朕欲变法(2 / 2)

还不就是进了国王与权贵们的腰包里,使他们愈富,而民愈穷。

至于国家发展,与他们何关。

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这种矛盾日益积累下来,也就是十几二十年的功夫,底下人肯定就会忍无可忍了。

只不过现在,还有太多的人在粉饰太平。

对于施梓而言,比较难受的一点是,有些事情他不知道也就罢了,但知道之后,他就没法按捺住不去管,尤其是在明知道自己有能力的情况下。

所以得知这比丘国有这样那样的弊病,根源还在于国内以国王为首的这些世家大族后,他自然想着要改变,原本只打算停留短暂的时间,或许也要因此耽搁一下了。

其实,要灭了他们,对施梓来说很简单,只是他们也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没了他们,之后还会有新的势力出现,这不只是制度的问题,也是人性的问题。

当然,人性无法改,制度还是可以改的。

改革制度这事情,施梓并不擅长,不过他到底有来自于后世的见识,而且对于“小国寡民”这种情况,正好就有着针对性的方针,那便是雅典城邦的制度。

虽然那是奴隶制时期的体制,但当下的比丘国,也难说比奴隶制进步了多少。

社会生产力不高,又因为人口不算很多,主要核心也就是这座城池,治理起来没有那么麻烦,想要政令通达,只要能够完全掌握一套行政体系就行。

而最关键的便是这治理的手段,要如何能够让国中百姓们都能参与进来,“选举”出来最合适最有能力的那些治理者,而非统治者。

当然,施梓也知道,这种事情不能急在一时,要不然自己离开以后,恐怕立刻就回“复辟”。

所以这个设想,其实是他画下的最终蓝图,等待成真的那一天,但现在还是现实一点儿,在维持原有框架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内部的微调。

最起码阻碍进步的那些大族肯定是要灭掉的,而放开拔擢人才的途径,也是很重要的一条,模仿科举制或许是一个很切合当前社会现状的方法。

同时,预先留下一些火种,然后等待其发酵,再看看效果。

凭着他的权威,在三五年内,他所遗留下的政策应该还是能起到效果的,到时候也该是有一些收获的时候了。

为达到这个目的,施梓首先要做的第一点,就是要开启民智。

“图书馆?”当从国王口中听到这个名词的时候,佝偻着腰的老丞相抬起头来,有些惊讶。

当然,更让他震惊的,还是之后国王提到的,那所谓的学堂。

“自即日起,凡我比丘国百姓,适龄者皆可入学,不得以任何方式阻挠。若有家贫者,以观其成绩,而赐予‘奖学金’……”

那丞相越读下去,声音越发颤抖起来。

施梓也不知道他这是激动的颤抖,还是害怕的颤抖。

“老丞相,觉得如何?”

“这……主公为何要如此行事?”丞相不答反问,然后紧盯着施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