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试制火铳(1 / 2)

“先生所言极是,虽然现在的火铳稍有不足,但前景广阔。”陈松说道。

陶成道没有拐弯抹角,直接问出了自己想知道的事,“在下听说,你能改进火铳,甚至还可以让火铳连发?”

在来的时候,朱元璋将之前陈松给朱棣说的那些话说给了陶成道。

说实话,陶成道也在火器之道上钻研了很长时间,对于陈松之前对朱棣说的那些话,持保留意见。

陶成道不止一次的想过改进火铳,可是做起来,不是那么简单的。

“先生稍待!”陈松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取出一张宣纸,平铺在面前的桌子上。

陈松拿着铅笔和尺规,在宣纸上画着图。

尺规是这个时代的尺规,为了避免别人注意。

至于铅笔,是从医院中找来的。

为了掩人耳目,陈松将铅笔外面的漆全部刮了。

铅笔并不是后世独有,《汉语辞海》中说,铅,铅粉笔;椠,木板片。

古人不仅已经知道用石磨做成铅笔芯写字,还用小木板夹住笔芯方便书写也防断。

成书于汉朝的《西京杂记》记载:“扬子云好事﹐常怀铅提椠﹐从诸计吏﹐访殊方绝域四方之语。”

而这里的铅提椠,就是原始的铅笔。

所以说,陶成道在看到陈松手中的铅笔时,并不奇怪。

陈松画图的速度很快,没多长时间就将一把这个时代的火铳画了出来。

看着陈松画的图,陶成道忍不住夸赞道:“好,如此功底,准实厉害。”

且不说陈松是否真的能有改进火铳的办法,光是绘图的这份本事,就足以让很多人仰视。

看到这里,陶成道对陈松的话相信了三分。

陈松指着图纸,看向陶成道:“这是现在军中使用的火铳!”

陶成道对陈松能画出军中火铳这件事情没有怀疑,毕竟是朱元璋的女婿,还和朱棣交好。

陈松绘制的这把火铳叫做“赤城明洪武手铳”,这是装备于京营的制式手铳。

这个名字是后人给起的,在1964年,出土于河北赤城县,存于河北文物研究所,所以以赤诚开头。

《明会典·军器军装》中将这把火铳称为“手把铜铳”。

铳呈细长管状,口径2.2厘米,全长44.2厘米。药室部略外凸,上有点火孔,铳身有4道固箍。

这是一把标准的火门枪,属于原始的火铳。

这样的火铳只能进行面打击,不能进行精准打击。

在近距离上,威力可观,可要是距离一远,就有些费劲。

“现在的火铳,缺点很多……”

陈松指着图纸上的火铳,将这个时代火铳的缺点一五一十说了出来。

陶成道听的很认真,期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你说的不错,现在的火铳确实有这么多的缺点。

其实,我也常常在想,用什么样的方法对火铳进行改进,可以让它威力更大,射程更远。”陶成道看向陈松。

“改进火铳很简单,只需要换个思维……”

“我们可以这样想,这里是火铳的铳管。”

陈松指着火铳的铳管,对陶成道说道:“火铳的铳管长一尺余,这个长度太短,铳子没有达到最快就飞了出去,浪费大量火药。

铳管很宽,不利于铳子加速。铳管中装填的铳子数量太多,这也不好……”

陈松单单就火铳的铳管,说出了好几个问题。

陶成道捏着下巴,道:“若是火铳的铳管太长太细,那威力会大打折扣啊。

火铳里面的铳子放的少,那威力不是会下降吗?”

“不,你听我说……”

陈松将高中物理书上的基本知识用这个时代的语言,尽可能简单的讲给陶成道听。

陶成道认认真真,虽然有些地方听不懂,但大部分都能听懂。

“你的意思是,铳管越细,里面越光滑,就算只有一个铳子,威力也会很大?”陶成道问道。

“是的,你说的没错。”陈松接着解释了一遍,然后指着火铳的装药室,将这里的问题指了出来,同时说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

陈松不是没想过搞燧发枪,只是这个时代的钢铁质量实在堪忧,而燧发枪对簧片的要求很高,以现在的钢铁质量,十发里面能激发两三发都烧香拜佛了。

燧发枪故障率高,在战场上,最重要的就是可靠性。

陶成道是这个时代的火器专家,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让他很难在看到火铳的改进方法。

在听到陈松那颠覆性的话语后,陶成道只觉得自己的眼前出现了一条光明大道,以前遇到的那些问题,几乎全部迎刃而解。

陈松将之前自己绘制的火铳图纸取了出来,平铺在桌子上。

“这是我之前绘制的改进火铳图纸,你看看!”陈松指着图纸,看向陶成道。

陈松绘制的这个火铳,和万历年间火器专家赵士祯研制的掣电铳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