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掏掏耳朵,同问!”
莫凡:“你们没听错,是4万多首,确切地说是42613首!”
雍正:“我儿子太牛叉了!整个唐朝才有多少诗句流传下来?”
莫凡:“你们那个朝代我不知道,反正据统计,到我们现在所有2000多唐朝诗人作的诗,加起来也不过5万多首。乾隆一人几乎就是他们的总和!我真是不知道如何表达我的溢美之词!”
嘉庆:“皇阿玛英明神武!”
康熙:“我算算啊。弘历,你活到了89岁,平均算下来,你每年所作的诗就超过400首,也就是每天都会写上一两首?那你天天写诗还怎么理政?”
莫凡:“您不能这么算。他十几岁以下还不怎么作诗呢。据统计,乾隆的诗主要都是集中在他35岁以后,也就是说,他在54年的时间里写了4万首,平均每天达到两三首,产量何其高!”
嘉庆:“皇阿玛英明神武!”
乾隆:“儿啊,你别光说这一句啊!我要是作诗都是这一句那也不行啊!”
莫凡:“不过,我们后人对你的这4万多首诗还真没有一首是熟悉的!”
康熙:“啊?为什么?”
雍正:“同问!这也太扑街了吧?”
莫凡:“很简单啊!他身为一国之君,哪里会有这么多时间写诗,诗歌的精髓在于意境,在于逐字逐句推敲,这就导致乾隆爷的诗根本没有质量,这也是我们根本不熟悉他诗的原因。有一次他在上厕所,短短时间内竟然写下了4首......”
皇太极:“服了!”
顺治:“服了!”
康熙:“醉了!”
雍正:“懵了!”
嘉庆:“皇阿玛英....”
乾隆:“滚一边去...!”
莫凡:“不过,我刚才那句话有点绝对了。其实乾隆爷有一首词是流传比较广的,有一阵子还编入了小学语文课本。”
乾隆:“是吗?快,快说说是哪首诗?”
莫凡:“《飞雪》”
乾隆:“哦,是这首啊...这个...”
雍正:“莫凡,你说说,我们听听,我倒是真想品鉴品鉴我儿子的诗歌水准。”
乾隆:“莫凡,这首还是别说了吧?有点太低级了...”
莫凡:“您有高级货吗?要不《黄瓜》?”
乾隆:“那还是《飞雪》吧。”
莫凡:“这首诗是乾隆爷看到下雪后诗兴大发所作。内容通俗易懂,结构短小精巧,最后一句却略带禅意。一开始看,略微觉得有些粗俗,从全诗来看,前面的只是一种铺垫,最后一句才是点睛之笔,让人耳目一新。”
皇太极:“莫凡!别墨迹!我是皇太极,很着急!快说他写的什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