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我观历朝历代的大一统王朝,开国60年至80年之间,都会遭遇一个发展瓶颈。突破这个瓶颈,帝国就能迎来治世,否则则会使社会陷入动荡,严重者甚至影响王朝的生死存亡。朱瞻基在位的这10年正好赶上这段时间,我想从王朝更替规律上给咱大明把把脉。”
朱棣:“父皇不愧是开国皇帝,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我这个只是用书装点门面的儿子自愧不如啊...”
莫凡:“太祖、成祖,你们打下的江山能够延续这200多年,朱瞻基起到了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如果他再像你们二位接着打下去的话,很可能你们大明就是秦或者隋的翻版。”
朱棣:“莫凡,你有点危言耸听了,有这么严重?”
朱元璋:“莫凡说的一点都不过。任何朝代的扩张和收缩政策应该有一个度。不顾国力,一味扩张,穷兵黩武,或者用大工程压垮民力,结局可能就像秦、隋两朝一样短命。儿啊,你又是迁都、又是南征北战的,应该是把民众折腾的不行了!”
朱棣:“我没有这个感觉啊?”
朱高炽:“父皇,二斗胆说一句,您都把自己给折腾驾崩了,您打了一辈子仗,最后也是死在了战场上。”
莫凡:“不可否认,朱棣你在位期间的扩张国策具有积极意义,但国力消耗也是空前的。尤其是几大工程并举,使永乐朝后期的大明帝国处于严重的国力超负荷状态。”
朱棣:“是吗?”
朱瞻基:“是的,皇爷爷。就举一个例子吧。当年您用八个月时间占领了安南(越南),随后设立交趾郡,把安南完全纳入明朝版图。但安南并未因此安静,各种抗明复国的武装起义此起彼伏,使我大明在当地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
朱棣:“这事我知道。安南确实是个鸡肋,但要是失去确实有点可惜。”
朱高炽:“我们大明的主要敌人是北方的蒙古,而非遥远的西南边陲,所以我后来开始通过一些柔性的安抚措施,企图缓和安南人的反明情绪,稳定地区秩序。但是我还没有施展开我的计划就去世了。”
朱瞻基:“占领安南太费劲了,可谓是得不偿失,后来我对安南用兵,但失败居多,索性我就放弃了他,不能因为这个安南搅得我整个大明不舒服!”
朱棣:“什么?孙子!安南又独立了?我大明的威望何在?我可是花了20年的时间啊!都白白浪费了?!”
朱瞻基:“皇爷爷,我也是迫不得已。如果和安南的战争持续下去,我们整个大明都要赔上,还不知道出什么乱子呢!”
朱高炽:“没错,父皇,您孙子的感觉和我当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我们大明还不具备两线作战的雄厚实力。”
朱瞻基:“我知道我们帝国的真正敌人在哪个方向,所以我没有参与父皇把京师迁回南京的事宜,我还是继续祖父的决定,把帝都定在北京。”
朱棣:“从这一点看,你这个好圣孙还是有点像朕的!算了,皇爷爷就不追究你失去安南的事了。”
莫凡:“不过,在朱瞻基一朝,宦官越来越被重用,这就为你们大明后来的宦官专权埋下了伏笔。”
朱元璋:“什么?我说什么来着!不能重用宦官!不能重用宦官!不能重用宦官!重要的话说三遍,你们就是不听!朱棣,你开了个坏头!”
朱棣:“父皇,这事不能赖我,您把宰相取消了,名义上由皇帝和负责具体政务的六部进行权力沟通,但确实是忙不过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