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那不可能,您特意将不得重新设立宰相写入了《皇明祖训》,我哪敢违背祖制啊!我早已立下了‘太祖成法,万年不变’的誓言,这点您尽管放心。”
朱元璋:“这还差不多!给你一百个胆子你也不敢!”
朱棣:“不过,整个这么大的一个国家重任都压在您一个人的肩上,您不觉得累吗?”
朱元璋:“累!确实很累!我曾经在八天时间里,处理内外诸司1660件奏札,共计3291件事,老子眼睛也花了,脑仁都疼的不行!”
朱棣:“您要是不这么累,可能还能多活10年20年的,那样的话,该多好!”
朱元璋:“我要是多活10年,朱允炆都做稳当皇上了,还有你什么事!”
朱棣:“父皇,您看您这话说的,儿都不爱听。只要朱允炆得到您的真传,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我安安生生地做我的燕王也挺好的。”
朱元璋:“别给我扯远了!继续说内阁的事!”
朱棣:“我怕被繁重的政务给累死,而没有时间去考虑哪些国家大事。《皇明祖训》中虽然明确规定了不能重新设立宰相,但却没有明说不能找几个人来帮自己处理政务。所以,我就找了几个人当秘书、做顾问。”
朱元璋:“小子,你敢打擦边球?”
朱棣:“父皇,我也是没有办法啊。建文帝的班底不能用,我要培养我自己的人啊,不然我真的要累死!咱大明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都大大增加,布政使司从11个增长到了13个,卫所数量从300多个增加到了600多个,真的忙不过来啊。”
朱元璋:“哦,我听明白了。你设立内阁,是在我废相及组建新行政班底的双重压力下的无奈之举。”
朱棣:“是的,父皇。”
朱元璋:“那你不怕他们后来又发展成为宰相?”
朱棣:“那我还是对内阁制度进行设计了的。为了防止这些人的势力过大,他们的官职只设在了五品官员,远远的低于侍郎、尚书这些中央的官员。他们就是当个秘书,提点建议、送个文件什么的,没有实权。”
朱元璋:“哦,那我就放心了。你说的东厂又是个什么玩意?和我设立的锦衣卫什么关系?”
朱棣:“是我大明朝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东厂的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
朱元璋:“看来你比我还狠,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东厂的厂主是什么人?你的亲信?”
朱棣:“这....”
莫凡:“还是我来说吧。这东厂的设立直接背景就是靖难之役。当时朱棣推翻了建文帝政权,在南京自行登基,当时社会上对永乐政权的合法性异议纷起。他觉得设在宫外的锦衣卫使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于是决定建立一个新的机构。”